水工结构设计要点土木工程设计宝典丛书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设计宝典丛书:水工结构设计要点》以最新的国家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以近几年国内外水工结构建设的最新成就为着眼点,结合我国国情,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通俗、系统地阐述了水工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核心要点,包括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重力坝设计、拱坝设计、土石坝设计、水闸设计、河岸溢洪道设计、水工隧洞设计、水利枢纽设计等,对水工结构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土木工程设计宝典丛书:水工结构设计要点》可供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工人作为工作或学习中的参考,也可成为各级政府涉及水工结构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利水电类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助手和工具书,还可以作为水利类、土木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辅修教材或阅读材料。第1章 水工结构的特点1.1水资源与水工结构的关系1.2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1.2.1防洪治河1.2.2水力发电1.2.3农田水利1.2.4给水排水1.2.5航运1.3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的特点1.3.1水利枢纽1.3.2水工建筑物1.3.3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的发展趋向第2章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设计要求2.1河流开发规划要求2.1.1我国河流开发规划的基本规定2.1.2我国流域的开发规划特点2.2环境影响评价要求2.2.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注意的问题2.2.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及程序2.2.3环境评价中地表水水质影响的预测方法2.2.4环境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2.3工程水文要求2.3.1水文学的基本问题2.3.2水利水电工程中水文设计评价方法2.3.3水利水电工程中水文研究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2.4工程地质要求2.4.1工程地质学的基本问题2.4.2水利水电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要求2.4.3GPS技术概貌2.4.4GIS技术概貌2.4.5现代工程物探技术2.5建筑材料要求2.6经济评价分析要求2.6.1水利水电工程经济评价分析的基本要求2.6.2水利水电工程经济评价分析中的一些关键问题2.7设计研究报告的编制要求2.7.1水利工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工作内容2.7.2水电站工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工作内容2.7.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研究报告应遵循的相关技术标准第3章 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3.1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及分类3.1.1水工建筑物作用及分类概况3.1.2水工建筑物作用的总体规定3.2水工建筑物的自重作用3.2.1水工建筑物自重作用的基础理论3.2.2水工建筑物自重作用的具体规定3.2.3水工建筑物永久设备自重作用的具体规定3.2.4挡土建筑物土压力确定的具体规定3.2.5上埋式埋管土压力确定的具体规定3.2.6淤沙压力确定的具体规定3.3水工建筑物的温度作用3.3.1水工建筑物温度作用的特点及基本计算理论3.3.2水工建筑物温度作用的具体规定3.3.3水库坝前水温计算方法3.3.4拱坝运行期温度作用标准值的确定3.4水工建筑物的渗流作用3.4.1水工建筑物渗流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3.4.2水工建筑物渗流分析中关于扬压力的具体规定3.4.3改进阻力系数法确定水闸的扬压力3.5水工建筑物的流体作用3.5.1水工结构流体作用的基本理论3.5.2水工结构流体作用中静水压力的具体规定3.5.3水工结构流体作用中动水压力的具体规定3.5.4水工结构流体作用中冰压力和冻胀力的具体规定3.5.5水工结构流体作用中浪压力的具体规定3.5.6简单管路的水锤压力计算3.5.7波浪要素和爬高计算3.6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3.6.1水工结构地震作用的基本理论3.6.2水工结构地震作用的具体规定3.6.3设计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反应谱3.6.4地震作用的水库计算水位3.7水工建筑物的其它作用3.7.1地应力及围岩压力3.7.2风荷载和雪荷载3.7.3楼面及平台活荷载3.7.4桥机和门机荷载3.7.5灌浆压力3.8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效应组合3.8.1作用效应组合的基本原则3.8.2水工结构作用效应组合的具体规定3.8.3主动土压力系数Ka和静止土压力系数K0的计算第4章 水工结构作用效应分析方法4.1水工结构作用效应主要分析方法的特点4.1.1虚拟仿真技术的技术方案4.1.2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方法4.2物理模拟分析4.2.1水工结构物理模拟分析的特点与基本要求4.2.2拱坝结构整体模型的物理模拟分析4.3数学模拟分析4.4监测数学模型第5章 重力坝设计5.1重力坝的基本特点5.1.1混凝土重力坝的特点5.1.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的主要内容5.1.3混凝土重力坝的分类5.2重力坝的荷载及组合5.2.1重力坝的荷载计算5.2.2重力坝的荷载组合5.3重力坝的稳定分析要求5.3.1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分析5.3.2深层抗滑稳定分析5.3.3提高坝体抗滑稳定性的措施5.4重力坝的应力分析要求5.4.1重力坝应力分析的目的与方法5.4.2用材料力学法计算坝体应力5.4.3重力坝的应力控制标准5.5重力坝的剖面设计要求5.5.1非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5.5.2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5.6重力坝构造及坝体材料选择方法5.6.1重力坝的构造5.6.2溢流坝坝顶的结构布置5.6.3重力坝的材料5.7重力坝对地基的要求及地基处理方法5.7.1重力坝对建坝地基的要求5.7.2坝基的开挖和清理5.7.3坝基的固结灌浆5.7.4帷幕灌浆5.7.5坝基排水5.7.6断层破碎带和溶洞的处理第6章 拱坝设计6.1拱坝的特点、适用条件与分类6.1.1拱坝的特点6.1.2拱坝的适用条件6.1.3拱坝的分类6.2拱坝的基本尺寸和拱冠梁剖面设计6.2.1拱坝的半中心角的选择6.2.2拱坝的基本尺寸和拱冠梁剖面确定6.3拱坝的荷载与应力计算方法6.3.1拱坝的荷载6.3.2荷载组合6.3.3拱坝变位6.3.4拱坝的应力计算6.4拱坝的泄洪设计第7章 土石坝设计7.1土石坝的特点与类型7.1.1土石坝的特点7.1.2土石坝的类型7.1.3土石坝的设计原则及要求7.2土石坝的剖面尺寸设计要求7.2.1坝顶高程设计7.2.2坝顶宽度的确定7.2.3坝坡确定7.2.4土石坝的构造设计内容7.2.5防渗体设计7.2.6排水设施设计7.2.7反滤层设计7.3土坝的渗流分析及渗流控制方法7.3.1土石坝中的渗流特性7.3.2土石坝渗流分析的基本方法7.3.3土石坝渗流计算的水力学法7.3.4土石坝渗透变形及防止措施7.4土坝坝坡稳定分析要求7.4.1土坝坝坡稳定分析的基本理论7.4.2土坝滑坡的型式7.4.3圆弧滑裂面法坝体稳定分析7.4.4拆线法稳定分析7.4.5土料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7.4.6计算工况和安全系数设计7.5土坝的材料要求7.5.1土坝坝体各组成部分对材料的基本要求7.5.2土石料的坝筑标准7.6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方法7.6.1土石坝砂砾石地基处理7.6.2细砂和淤泥层地基处理7.6.3淤泥地基处理第8章 水闸设计8.1水闸的特点8.1.1水闸的分类及作用8.1.2水闸的组成8.2水闸闸址的选择和闸孔尺寸确定方法8.2.1水闸闸址选择8.2.2水闸闸孔尺寸设计8.3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8.3.1水闸下游发生冲刷的原因8.3.2消能防冲的工程措施8.3.3防冲加固措施8.4水闸的防渗设计8.4.1渗流对水闸的危害及防渗设计内容8.4.2水闸地下轮廓线布置8.4.3渗流计算8.5闸室的布置及构造要求8.5.1闸底板8.5.2闸墩8.5.3胸墙8.5.4工作桥8.5.5交通桥8.6闸室的稳定计算方法8.6.1荷载计算与组合8.6.2基底压力计算8.6.3闸室的抗滑稳定计算8.6.4提高闸室稳定性的措施8.6.5闸基的沉降8.6.6地基处理8.7闸室的结构计算方法8.7.1平面闸门闸墩的应力计算8.7.2整体式底板的结构计算8.7.3底板内力计算的简化方法8.8对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基本要求8.8.1水闸两岸连接建筑物的布置8.8.2挡土墙的结构计算8.9闸门与启闭机设计8.9.1平面闸门的结构组成和结构布置8.9.2门槽的埋固件8.9.3启闭机的形式及选择第9章 河岸溢洪道设计9.1泄水建筑物的类型及特点9.2河岸式溢洪道设计要求9.3正槽式溢洪道设计要求9.3.1正槽式溢洪道的位置选择9.3.2正槽式溢洪道组成与布置9.3.3水力计算9.3.4结构计算及构造要求第10章 水工隧洞设计10.1水工隧洞的特点10.2泄水隧洞的布置、类型和构造要求10.2.1泄水隧洞布置与选线10.2.2水工隧洞的类型10.2.3水工隧洞的总体布置10.3隧洞衬砌的设计计算10.3.1水工隧洞衬砌的计算方法10.3.2水工隧洞衬砌上的荷载10.3.3圆形有压隧洞的衬砌计算第11章 水利枢纽设计11.1水利枢纽设计的基本内容11.2水利枢纽的设计阶段划分要求11.3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要求11.3.1水利枢纽工程布置的基本特点11.3.2我国典型水利枢纽工程概况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