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井无线通信:基于RFID的传感器网络作者:(印)班迪奥帕迪亚 等著,阮锦屏 译出版时间:2014内容简介 本书侧重介绍了地下矿井和其他危险地区无线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本书全面提供了在这些区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统一的基础内容,并结合介绍了防爆电路设计和开发的方法,这对危险地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主题内容包括被困矿工安全通信系统、竖井通信系统、视距通信系统、全矿范围通信系统和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也详细讨论了RFID技术,包括地下应用的兼容系统用的嵌入式软件和地下不同设备用的软件程序代码。目 录第1章 矿井通信技术1.1 引言1.2 有线通信服务1.2.1 有线通信的类型1.2.2 载波电流系统1.2.3 组合系统1.2.4 光缆通信1.2.5 有线通信系统的限制1.3 半无线通信系统1.3.1 基于漏泄电缆的系统1.3.2 人身安全定位和监测1.3.3 增强型数字无绳电信系统1.3.4 以太网1.4 穿地通信系统1.4.1 人员应急(PED)通信系统1.4.2 发射机外盖1.4.3 矿车守卫者矿工跟踪系统1.4.4 Delta电磁梯度计信标跟踪系统1.4.5 地下无线电气通信系统1.4.6 紧急广播网1.4.7 甚低频和低频的传播1.4.8 对TTE的研究1.5 无线通信服务1.5.1 袖珍寻呼机1.5.2 对讲机(Walkie-Talkie)系统1.5.3 蓝牙1.5.4 无线保真(Wi-Fi)1.5.5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1.5.6 射频识别技术1.5.7 超宽带通信1.5.8 Watcher(注视者)-ATS1.5.9 跟踪器标签系统1.6 灾难管理用营救系统1.6.1 地下和城市环境通信1.6.2 牙齿麦克风1.6.3 超低频信标1.7 结论参考文献网站第2章 适用频率的评价2.1 引言2.2 穿过媒质的波的传播 2.3 实验室试验 2.3.1 实验方法 2.3.2 传输信号的分析2.4 结果与讨论2.5 结论参考文献第3章 被困矿工通信3.1 引言3.2 系统描述 3.3 发射单元3.4 接收单元3.5 技术说明3.5.1 电源及安全防护 3.5.2 技术规格 3.5.3 可靠元件3.5.4 输入和输出的详细信息3.6 安全性分析3.6.1 发射单元3.6.2 接收单元 3.7 元件详细信息3.7.1 安全性元件额定功率3.7.2 发射单元元件列表3.7.3 接收单元元件列表3.8 系统功能3.9 场地试验3.10 结论参考文献第4章 竖井通信4.1 引言4.2 理论4.2.1 电感应4.2.2 电流钳4.2.3 电磁耦合4.2.4 后果4.3 原理4.4 系统描述4.5 技术细节4.5.1 发送单元4.5.2 接收单元 4.5.3 规格4.6 现场安装程序4.7 实验室和现场试验4.7.1 实验室试验4.7.2 现场试验4.8 系统功能4.9 结论参考文献网站第5章 视距通信5.1 引言5.2 在煤矿坑道中特高频(UHF)无线电波的传播5.2.1 波导模式5.2.2 表面粗糙度造成的损耗5.2.3 隧道壁倾斜造成的损耗5.3 预期的矿井通信范围和传输损耗5.4 系统描述5.5 电路图5.6 规格5.7 现场试验5.8 功能5.9 结论参考文献第6章 全矿井范围通信6.1 引言6.2 系统6.2.1 基本原理6.2.2 系统描述6.3 漏泄系统的技术规格6.4 工作方法6.5 优点6.6 电缆类型6.6.1 长线天线6.6.2 双线馈线6.6.3 Delogne系统6.6.4 开槽的屏蔽电缆6.6.5 松编织电缆6.7 缺点6.8 现场试验6.9 无源放大器的开发6.9.1 描述6.9.2 电路图6.9.3 规格6.9.4 现场安装6.9.5 天线试验6.9.6 性能6.10 结论参考文献第7章 采矿业的基于Web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7.1 引言7.2 煤矿需要IT应用的领域7.2.1 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7.2.2 轮班和人事管理7.2.3 减少产量单货不符的情况7.2.4 设备维修7.2.5 库存管理7.2.6 环境监测7.2.7 矿史7.2.8 灾难预测及矿山安全管理7.2.9 法令要求7.2.10 灾后管理7.2.11 用网上保存的记录改进工作7.2.12 地下矿井无线通信7.2.13 决策7.2.14 培训7.3 系统描述7.3.1 软件和数据库7.3.2 中间件7.3.3 硬件7.4 结论参考文献第8章 ZigBee技术: 一种独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8.1 引言8.2 ZigBee技术8.2.1 ZigBee协议栈8.2.2 网络层8.2.3 数据链路层8.2.4 通用MAC帧结构8.2.5 IEEE 802.15.4中的MAC协议概述8.2.6 物理层8.2.7 灵敏度和工作距离8.2.8 安全性8.2.9 限制8.3 ZigBee技术专长8.4 ZigBee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比较8.5 ZigBee的特点8.6 应用领域8.7 ZigBee的设备制造商8.8 结论参考文献网站第9章 矿山无线信息和安全系统9.1 引言9.2 功能9.3 系统9.3.1 协调器9.3.2 路由器/终端设备9.3.3 一氧化碳监测设备9.3.4 甲烷监测设备 9.3.5 信息设备 9.4 原理及运行过程9.4.1 跟踪和监测系统9.4.2 减少致命事故9.4.3 碰撞预防系统9.4.4 效率和生产率监测系统9.4.5 监测矿工不安全习惯与报警系统9.4.6 信息通信系统9.5 系统安装过程9.6 系统功能9.7 地下矿井RFID设备性能分析9.7.1 评价数据包投递率实验9.7.2 评价信标率实验 9.8 结论参考文献第10章 RFID器件编程10.1 引言10.2 RFID设备的功能10.3 CC2430芯片10.4 CC2430模块10.5 RFID设备的编程10.5.1 使用USB接口的调试10.5.2 利用CC2430调试连接器的调试10.6 网络的建立10.7 网络拓扑10.7.1 星形拓扑10.7.2 对等拓扑10.7.3 分群树形拓扑10.8 网络层次10.8.1 应用层(层7)10.8.2 表示层(层6)10.8.3 会话层(层5)10.8.4 传输层(层4)10.8.5 网络层(层3)10.8.6 数据链路层(层2)10.8.7 物理层(层1)10.9 无线应用协议10.10 媒体访问控制10.10.1 MAC应用10.10.2 MAC操作10.10.3 MAC应用程序设计10.10.4 利用TI-MAC库的编程10.11 RFID设备的编程和功能10.11.1 无线网络编程10.11.2 不同设备的功能10.11.3 编程过程10.12 结论参考文献网站第11章 跟踪和监测软件11.1 引言11.2 应用软件11.3 工作模式11.4 流程图和算法11.5 软件安装和操作步骤11.5.1 安装步骤11.5.2 操作步骤11.6 结论第12章 危险区的本质安全12.1 引言12.2 本质安全概念12.3 分类12.3.1 危险区12.3.2 防爆设备的温度12.4 有关本质安全的标准12.4.1 ATEX指令12.5 主要的定义12.6 IS和关联设备的分组和分类12.6.1 电气设备的分类12.6.2 简单设备12.7 本质安全设备的设计12.7.1 结构特征12.7.2 各种组件介绍12.7.3 简单电路的设计12.7.4 参数分析12.8 本质安全考虑的参数12.8.1 元件的额定值12.8.2 连接器12.8.3 熔断器12.8.4 电池和电池组12.8.5 半导体12.8.6 故障12.9 可靠元件12.9.1 变压器12.9.2 限流电阻12.9.3 隔离电容器12.10 分流安全组件的使用12.10.1 安全分流器12.10.2 并联分流限压器12.10.3 导线和连接12.10.4 电隔离元件12.10.5 安全栅12.11 电磁和超声波能量辐射设备12.11.1 无线频率源12.12 对首次设计者的建议12.12.1 基本设计概念12.12.2 安全性分析12.12.3 影响本质安全的因素12.12.4 防爆设备的维护和处理12.13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指南12.14 本质安全防爆的基本概念12.15 结论参考文献网站附录A RFID设备编程附录B TMS软件不同模块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