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化工技术 作者:李青松 主编出版时间:2014年内容简介 《褐煤化工技术》详细介绍了我国最新的褐煤利用技术,同时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褐煤利用先进技术。从褐煤综合利用的角度,对褐煤利用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全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世界能源中褐煤利用现状、褐煤物理加工技术、褐煤热解、褐煤燃烧与发电、褐煤气化、褐煤液化、褐煤萃取、褐煤分析检测等内容。目录1 世界能源中褐煤利用现状1.1 能源发展现状1.1.1 世界能源结构与需求预测1.1.2 中国能源利用现状1.1.3 世界煤化工产业简介1.1.4 中国煤化工产业现状1.2 褐煤资源1.2.1 世界褐煤资源及生产概况1.2.2 中国褐煤资源的形成及特征1.2.3 褐煤作为能源的重要性1.3 褐煤利用的现状1.3.1 褐煤利用现状及提质的必要性1.3.2 褐煤物理提质的方法1.3.3 褐煤化学转化的方法参考文献2 褐煤的物理加工技术2.1 褐煤筛分2.1.1 筛分理论及设备2.1.2 筛分的影响因素2.2 褐煤干燥2.2.1 干燥技术总述2.2.2 蒸发干燥技术2.2.3 非蒸发干燥技术2.3 褐煤脱硫2.3.1 化学脱硫方法2.3.2 微生物脱硫方法2.3.3 物理脱硫方法2.4 褐煤成型2.4.1 影响褐煤成型的因素2.4.2 褐煤的成型方法2.4.3 褐煤的成型设备2.5 褐煤制水煤浆2.5.1 水煤浆的技术指标、制备技术及制备工艺2.5.2 水煤浆的应用2.5.3 褐煤的成浆性参考文献3 褐煤热解制油技术3.1 概述3.1.1 褐煤热解技术研究进展3.1.2 褐煤热解技术在我国的重要性3.2 褐煤热解原理3.2.1 煤的热解过程3.2.2 煤热解动力学和模型3.2.3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3.2.4 褐煤热解产品3.3 褐煤热解提质联产油技术3.3.1 重要的或工业化的九种热解工艺3.3.2 其他热解提质工艺3.4 褐煤特殊热解技术3.4.1 褐煤加氢热解3.4.2 褐煤与其他各物质的共热解3.4.3 褐煤在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3.5 中低温煤焦油的加工利用3.5.1 中低温煤焦油的性质和用途3.5.2 煤焦油的预处理3.5.3 化工产品的分离3.5.4 生产液体燃料的加氢工艺3.5.5 油品精制的其他加工工艺参考文献4 褐煤先进燃烧发电技术4.1 概述4.2 褐煤燃烧基础4.2.1 褐煤燃烧过程4.2.2 煤焦的燃烧4.3 燃用褐煤粉煤锅炉燃烧发电技术4.3.1 锅炉整体布置4.3.2 褐煤制粉系统与磨煤机4.3.3 锅炉燃烧方式及对煤种的适应性影响4.3.4 炉膛热负荷参数变化4.4 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发电技术4.4.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中的气固流态分析4.4.2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粒的燃烧过程4.4.3 影响流化床燃烧的主要因素4.4.4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4.4.5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参考文献5 褐煤气化技术5.1 概述5.2 褐煤气化原理5.2.1 基本化学反应5.2.2 气化过程物料衡算5.2.3 煤焦性质5.2.4 气化剂种类5.2.5 煤气化炉分类5.2.6 煤气化炉工程基础5.3 褐煤气化技术进展5.3.1 固定床5.3.2 流化床5.3.3 气流床5.4 国内气化技术现状5.4.1 加压固定床5.4.2 流化床5.4.3 气流床5.5 小结参考文献6 褐煤直接液化技术6.1 概述6.2 褐煤直接液化原理6.2.1 煤(褐煤)直接液化的简史6.2.2 褐煤直接液化的化学原理6.2.3 褐煤原料性质对直接液化效果的影响6.2.4 工艺条件对褐煤液化反应的影响6.2.5 液化循环溶剂6.2.6 液化催化剂6.2.7 预处理对褐煤液化的影响6.2.8 褐煤采用COH2O、COH2作反应剂的液化6.3 褐煤直接液化工艺6.3.1 直接液化工艺的分类6.3.2 非催化直接液化工艺6.3.3 单段催化液化工艺6.3.4 两段催化液化工艺6.3.5 褐煤热溶催化液化工艺6.3.6 几种褐煤直接液化工艺的比较6.3.7 褐煤与其他有机质的共同液化6.4 结语参考文献7 褐煤间接液化技术7.1 概述7.2 间接液化原理7.2.1 F-T合成的化学反应7.2.2 F-T合成的反应机理7.2.3 F-T合成的转化率与选择性7.2.4 F-T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7.3 国外间接液化工艺7.3.1 南非Sasol的间接液化工艺7.3.2 美国Mobil公司的MTG工艺7.3.3 荷兰Shell公司的SMDS工艺7.3.4 不同间接液化工艺对比7.4 国内间接液化工艺7.4.1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MFT和SMFT工艺7.4.2 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高温FT工艺7.5 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前景参考文献8 褐煤的萃取技术8.1 褐煤的萃取原理8.1.1 纯溶剂的萃取机理8.1.2 混合溶剂的萃取机理8.1.3 添加物的增溶机理8.2 影响褐煤萃取率的因素8.2.1 褐煤的结构特征的影响8.2.2 萃取溶液的影响8.2.3 纯溶剂萃取的影响8.2.4 混合溶剂萃取的影响8.2.5 添加剂的影响8.2.6 褐煤萃取的辅助手段8.3 褐煤的萃取技术8.3.1 普通萃取8.3.2 热解萃取8.3.3 加氢萃取8.3.4 超临界萃取8.4 国内褐煤萃取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参考文献9 褐煤加工中的分析和检测9.1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9.1.1 工业分析9.1.2 元素分析9.1.3 硫分测定9.1.4 发热量测定9.1.5 灰熔融性测定9.1.6 可磨性测定9.1.7 热稳定性测定9.1.8 抗碎强度测定9.1.9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9.1.10 褐煤葛金焦型测定9.2 褐煤产品应用及检测9.2.1 焦炭9.2.2 煤焦油9.2.3 煤气成分分析9.2.4 甲醇9.2.5 二甲醚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