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土场稳定性及灾害防治出版时间:2011年版内容简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全面系统地开展排土场滑坡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排土场稳定性及灾害防治》根据多年来对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研究的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系统总结了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的研究方法,排土场的滑坡机理,泥石流成因,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防治措施,排土场监测方法,排土场规划和排土场管理,排土场植被复垦方法和实例及国内外排土场滑坡或泥石流实例。《排土场稳定性及灾害防治》既可用于指导排土场灾害防治研究、教学,又可用于指导矿山企业排土场安全生产管理,也可作为排土场设计参考。主要读者包括从事排土场科研、生产、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学校的师生。目录1 概述1.1 排土场场址选择1.1.1 影响排土场场址选择的因素1.1.2 排土场场址选择应遵守的原则1.2 排土场分类1.2.1 内部排土场1.2.2 外部排土场1.3 排土工艺技术1.3.1 汽车运输—推土机排土工艺1.3.2 铁路运输排土工艺1.3.3 胶带运输排土工艺1.3.4 剥离废石与尾砂混合堆置工艺1.3.5 排土运输作业费用2 排土场滑坡及泥石流形成机理2.1 岩土散体力学性质及试验方法2.1.1 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试验方法2.1.2 散体岩石力学性质和试验方法2.1.3 散体岩石的块度组成和对力学性质的影响2.2 排土场地基岩土性质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2.2.1 排土场软岩地基的固结变形特征2.2.2 排土场基底承载能力及台阶极限高度分析2.2.3 排土场软岩地基的工程处理2.3 大气降雨和排土场渗流2.3.1 排土场的水文地质分类和补、径、排条件2.3.2 排土场降雨和地下水排泄的相关性2.3.3 排土场降雨入渗和地下水排泄的概念模型2.3.4 排土场降雨入渗模型试验2.3.5 降雨汇流排土场地下水线性渗流数值分析2.3.6 降雨汇流排土场地下水非线性渗流数值分析2.4 排土场滑坡机理及其影响因素2.4.1 概述2.4.2 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2.4.3 排土场变形特征和滑坡形式2.5 排土场泥石流的形成和分析2.5.1 排土场泥石流形成特点2.5.2 排土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2.5.3 排土场泥石流的研究方法3 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法3.1 极限平衡分析法3.1.1 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公式3.1.2 临界滑动面的优化方法3.2 三维极限平衡分析3.2.1 三维极限平衡分析3.2.2 计算实例3.3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3.3.1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公式及分析计算软件3.3.2 计算实例3.4 可靠性分析方法3.4.1 蒙特-卡洛分析方法3.4.2 Rosenbluth法3.4.3 破坏概率标准的确定3.4.4 计算实例3.5 随机有限元法3.5.1 弹塑性随机有限元数学模型3.5.2 软土地基固结变形的弹塑性模式3.5.3 排土场软土地基固结变形随机有限元分析计算实例4 排土场灾害及其防治技术4.1 排土场稳定性工程治理措施4.1.1 合理控制排土工艺4.1.2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治理4.1.3 土工结构加固边坡和拦挡泥石流4.1.4 排土场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应用案例4.2 排土场监测系统4.2.1 排土场位移监测4.2.2 排土场泥石流的监测5 露天矿排土规划和排土管理5.1 排土场规划的目的与意义5.2 排土规划5.2.1 排土场选址的原则5.2.2 排土场竖向堆置形式5.2.3 排土工程的优化模型5.2.4 排土规划应用实例5.3 排土场安全生产管理5.3.1 排土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5.3.2 排土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5.3.3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6 排土场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6.1 排土场对环境的影响6.1.1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概况6.1.2 国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概况6.2 排土场对生态环境破坏分析与控制6.2.1 排土场生态破坏分析6.2.2 排土场生态环境污染控制6.3 排土场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6.3.1 排土场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现状6.3.2 排土场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6.4 露天矿排土场复垦实例6.4.1 含基岩及硬质岩石较多的排土场生态重建6.4.2 表土少,弃岩易风化的排土场生态重建6.4.3 表土丰富的排土场生态重建6.4.4 酸性土壤的排土场生态重建6.4.5 煤矿排土场生态重建7 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治理实例7.1 江西铜业公司永平铜矿排土场稳定性及滑坡治理7.1.1 矿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7.1.2 排土场现状7.1.3 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7.1.4 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成因分析7.1.5 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防治措施7.1.6 排土场植被复垦7.2 本钢歪头山铁矿排土场稳定性及滑坡防治7.2.1 矿区自然条件7.2.2 排土场现状7.2.3 下盘排土场稳定性状况及滑坡原因分析7.2.4 排土场综合治理及技术改造措施7.3 攀钢矿山公司露天矿排土场稳定性及滑坡治理7.3.1 兰尖铁矿排土场稳定性防治技术7.3.2 朱家包包铁矿排土场稳定性防治技术7.4 潘洛铁矿大格排土场泥石流防治7.4.1 排土场主要技术参数7.4.2 高台阶排土场滑坡和岩土流失规律7.4.3 大格排土场泥石流综合防治措施7.5 太钢尖山铁矿排土场稳定性及其防治技术7.5.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7.5.2 尖山铁矿排土场现状7.5.3 尖山铁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7.5.4 南排土场寺沟8.1大滑坡7.5.5 可能的滑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7.6 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稳定性及滑坡治理7.6.1 南排土场现状和地基土层构造7.6.2 南排土场滑坡概况7.6.3 滑坡产生的原因及性质7.6.4 南排土场滑坡综合治理措施7.7 希腊“南区”褐煤矿排土场大滑坡7.7.1 排土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7.7.2 排土场的结构和形成7.7.3 排土场滑坡因素分析7.8 美国辛辛那提城市固体垃圾场大滑坡7.8.1 垃圾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7.8.2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7.8.3 滑坡区现场观测7.8.4 滑坡原因分析附录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