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作者:李建新,王来贵,何峰 著出版时间: 2015年版内容简介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针对浅伏采空区易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动力荷载的影响,以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矿区某铁路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室内的实验研究及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水及列车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变形破坏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了浅埋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和最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特征,提出半充填注浆处理采空区的方法,并通过浆液配比实验测定其强度,结合浆体胶结后的结构特征,建立了混凝土桩柱体和冒落矸石胶结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其破坏方式,并推导出其破坏失稳的力学条件;通过岩体试件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推导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导出系统突变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分析了水作用下浅伏采空区破坏失稳机理;建立了水作用下列车一轨道一路基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跨度和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列车通过采空区地表各点的大竖向位移、采空区中部垂直剖面岩层各点竖向位移、采空区围岩应力及应变的影响。《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可供工程力学、采矿工程、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防治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目录前言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2 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2.1 浅部煤层的界定2.2 不同采煤方法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特征2.2.1 全部垮落法开采顶板岩层破坏特征2.2.2 留煤柱开采顶板岩层破坏特征2.3 煤柱破坏失稳特征分析2.3.1 煤柱的流变特性2.3.2 煤柱的流变模型2.3.3 煤柱破坏失稳方式分析2.3.4 煤柱破坏演化过程分析2.4 采空区上覆顶板岩层变形破坏分析2.4.1 顶板覆岩产生离层的条件2.4.2 顶板岩层力学模型的受力分析2.4.3 顶板冒落后失稳分析2.5 浅伏采空区变形破坏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2.5.1 相似材料模拟理论2.5.2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案2.5.3 相似系数的确定2.5.4 相似材料用量计算2.5.5 实验结果与分析2.6 小结3 采空区半充填注浆实验研究3.1 注浆扩散理论3.1.1 牛顿流体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3.1.2 宾汉流体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3.2 注浆方法3.3 注浆桩柱体强度测定3.3.1 水泥+粉煤灰+沙+细石浆液强度测定3.3.2 水泥一粉煤灰浆液强度测定3.4 注浆后桩柱体受力分析3.5 采空区注浆治理设计3.5.1 采空区注浆治理流程3.5.2 采空区注浆参数的确定3.5.3 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3.6 小结4 水对采空区上覆岩体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4.1 浅伏采空区地下水的运移规律4.1.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4.1.2 导水裂隙带的形成过程4.1.3 降水漏斗的形成机理4.1.4 降水漏斗的变化规律4.1.5 开采对地下水运移规律的影响4.2 水对裂隙岩体的影响作用4.2.1 水对岩体的物理作用4.2.2 水对岩体的化学作用4.2.3 水对岩体的力学作用4.3 水对岩体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4.3.1 水对岩体抗压强度影响实验研究4.3.2 水对岩体抗剪强度影响实验研究4.4 水对岩体物理参数影响实验研究4.4.1 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4.4.2 阻尼比与含水量的关系4.4.3 弹性模量与含水量的关系4.4.4 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含水量的关系4.5 小结5 水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5.1 水对采空区上覆土体强度准则的影响分析5.1.1 非饱和土中应力状态变量分析5.1.2 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5.2 水对岩体强度准则的影响分析5.3 水对桩柱体稳定性的影响5.4 力学模型的建立5.5 桩柱体的本构关系5.6 顶板岩梁的弯矩方程5.7 力学模型的总势能函数5.7.1 突变理论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5.7.2 力学模型总势能函数的建立5.8 系统破坏失稳的力学条件5.9 系统破坏失稳机理与稳定性分析5.10 小结6 水及动力荷载作用下浅伏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研究6.1 列车系统振动方程及共振分析6.1.1 列车系统振动方程及其变换6.1.2 列车系统共振分析6.2 列车一轨道一路基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6.2.1 轨道结构动力学刚度矩阵6.2.2 路基结构动力学刚度矩阵6.2.3 轨道一路基系统整体结构动力学刚度矩阵6.2.4 列车一轨道一路基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6.3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6.4 动响应计算参数确定6.5 加载及求解6.6 计算结果与分析6.6.1 不同跨度列车对采空区顶板竖向位移的影响6.6.2 列车运行期间地表各点竖向位移分析6.6.3 列车运行期间采空区上覆各岩层竖向位移分析6.6.4 不同含水量采空区顶板岩层竖向位移分析6.6.5 不同跨度采空区围岩应力分析6.6.6 不同含水量采空区围岩应力分析6.6.7 不同含水量采空区围岩应变分析6.7 疲劳损伤累积评估6.7.1 应力的统计评估6.7.2 应力谱的计算6.7.3 疲劳损伤累积评估6.8 小结7 结论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