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化出版时间:2014年版内容简介 该书稿是作者1945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的翻译版,此书可以说是第一部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即农业国家或者经济落后的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术专著。其中有些理论直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才为西方经济学界逐渐认识。全书共分六章,并有附录两则,这两则附录是作者对“工业”和“农业”所作的深层次探讨的基本概念。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农业与工业分别在农业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互为条件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目录《农业与工业化》的来龙去脉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导论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述评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第二节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第三节 区位理论分析方法第四节 分析方法评论第二章 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一、人口与食粮二、食粮与经济活动的区位化三、收入与对粮食的需要第二节 联系因素之二:原料一、加速原理与周期变动二、原料成本与工业区位第三节 联系因素之三:劳动力一、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二、人口的职业转移——劳动力自农村转入工商业以及自工商业转入农业第四节 农民作为买者与卖者一、农民作为买者二、农民作为卖者第三章 工业化的理论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革命第二节 工业演进中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一、发动因素: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及生产技术二、限制因素:资源及人口第三节 工业化的类型一、工业化的开始二、工业化的程序和阶段三、工业化的速度第四章 工业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农业改良第二节 当作生产单位的农场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一、机械化的方式二、机械化的条件三、机械化对于生产的影响第四节 农作方式的重新定向第五节 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第五章 工业化对于农场劳动的影响第一节 关于“补偿作用”(Compensatory Effects)的诸种学说第二节 劳动在农业收入中所得的份额第三节 劳动力从农场到工厂的转移一、关于行业间及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学说二、机器代替农场劳动力三、工业对于农场劳动力的吸引和吸收第六章 农业国的工业化第一节 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一、简释二、农业在工业化中的作用三、农业上的调整第二节 从工业国到农业国的资本移动第三节 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一、农业与工业之间贸易的特征和转变二、农业国与工业国的贸易条件三、农业国工业化对于老工业国的影响结语一、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改革及改良二、所谓农业与工业的平衡三、农业国与工业国的经济关系四、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几点讨论附录(一)对“工业”概念的探讨附录(二)农业作为一种“工业”与农业对等于工业参考书目英汉人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