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在中国 作者:段进,(英)希列尔 著 出版时间:2015年 内容简介 空间句法是一种关于建筑与城市空间解析的系统理论,它采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新颖而独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空间句法在中国》是继《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 出版)之后国内又一本关于空间句法的著作。《空间句法在中国》的视野关注于空间句法在中国的最新进展、潜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空间句法在中国》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介绍了空间句法在中国的兴起、演进与应用,以及句法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和软件技术的创新情况。第二部分是规划与实践的应用。从三大学科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不同的方向梳理了国内关于空间句法应用的基本研究方法,表达了各个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未来的发展与挑战。该部分对空间句法公司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空间句法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和误区,并就未来如何使空间句法在独具中国特色的背景下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与使用进行了讨论。《空间句法在中国》不仅适合城市规划和空问理论的研究者阅读,而且适于处于城市规划实践第一线的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参考,同时,建筑城规院校的师生及广大空间句法爱好者也可以阅读或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探索 1 空间句法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1 空间句法在中国的兴起与演进 1.2 空间句法在城乡规划学领域中的应用 1.3 空间句法在建筑学领域中的应用 1.4 空间句法在风景园林学领域中的应用 1.5 空间句法在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2 空间可持续发展:城市街道网络的三种功能 2.1 城市的幼稚描述 2.2 空间可持续发展 2.3 DepthMap软件的简介 2.4 从数字到结构 2.5 检测模型 2.6 无所不在的中心 2.7 中心性理论的草案 2.8 前景和背景网络 2.9 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街道文化 3 引入空间竞争法则的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建模方法 3.1 空间句法建模的理论背景与法则 3.2 在长线段法则基础上引入空间竞争法则假设 3.3 方格网城市图形实验 3.4 在实际城市中的初步应用 3.5 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规划与实践应用 4 城镇空间历史演变分析:以丽江为例 4.1 研究问题:丽江古城的异化 4.2 研究方法 4.3 空间、人流与功能的互动与关联 4.4 讨论与总结:丽江古城变迁的深层结构 5 组构视野下的城镇空间结构分析:以三个江南市镇为例 5.1 引言 5.2 前期研究的综述与分析 5.3 组构分析模型的更新、比较与解释 5.4 总结与反思 6 街区路网形态与活力:以京津为例 6.1 社区活力与城市空间、文化特色的关系 6.2 街区形态与活力的关系 6.3 研究区域划分及前期资料收集 6.4 北京与天津中心城区各街区内外部空间条件对比研究 6.5 天津社区级活力中心分布的空间逻辑 6.6 结论:运动、形态与文化惯性 7 街区路网密度与土地开发强度:以深圳特区为例 7.1 研究问题 7.2 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7.3 城市片区的街道形态与城市密度:宏观视角 7.4 街道形态、用地功能构成与容积率:微观视角 8 街区多尺度空间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8.1 引言 8.2 三坊七巷空间句法分析的方法技术和步骤 8.3 宏观尺度的空间句法分析 8.4 中观尺度的空间句法分析 8.5 微观尺度的空间句法分析 8.6 三坊七巷街区复兴途径探析 9 古典园林空间结构与游园行为模式:以苏州怡园为例 9.1 引言 9.2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古典园林空间研究的两种视野 9.3 研究思路与数据采集 9.4 怡园的空间结构与游园行为模式 9.5 结论与讨论 10 城市总体规划的街道网络与中心体系:以阜阳为例 10.1 研究背景 10.2 研究思路 10.3 阜阳概况及空间演变历程 …… 第三部分 未来发展与挑战 附录:历年与空间句法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