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文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作为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不仅应该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成就,也应该学习包括鲁班在内的中国建筑界的能工巧匠和大师的技艺与精神,继承先人的成就并且发扬光大。了解建筑发展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建筑观点,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中西古建筑典型实例的深入学习过程中,可以吸取中西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建筑的创作修养和设计思维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拓展思路。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上编着重介绍中西古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中编论及鲁班兼及中西历代著名建筑大师,阐释建筑精神;下编选择中西经典建筑,介绍其特征,以提高学牛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和鉴赏能力。 上编 理论篇 第一章 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第一节 时空——四方上下、往古来今 一 作为时空之义的宇宙的特性 二 建筑的时空意识 第二节 东西方建筑时空观比较 一 西方建筑空间观 二 中国建筑时间观 第二章 古代建筑文化起源 第一节 崇天拜地说缘起 一 崇天与建筑起源观 二 拜地与建筑起源观 第二节 祭祖敬宗与建筑的起源 一 “圣人”、“圣王”与建筑文化 二 祖宗崇拜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三章 中西建筑文化本质及精神差异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本质特征 一 围院的平面空间 二 轴线的空间艺术 三 诚实的结构 四 “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五 “以人为本”的建筑 第二节 中西建筑文化精神的差异 一 建筑材料 二 建筑用途 三 建筑色彩 四 空间布局 五 建筑发展 六 建筑价值 第四章 中国佛教建筑的文化特征与底蕴 第一节 中国佛教建筑的文化意蕴 一 印度塔文化的东渐 二 中国佛塔、佛寺的文化意蕴 第二节 佛国与人间、彼岸与此岸、崇拜与审美的双重奏 一 “神”的灵光 二 崇拜与审美的二重性格 第五章 中国建筑文化的象征意蕴 第一节 中国建筑的“建筑意” 一 建筑的文化意蕴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综合 二 “建筑意”的主客观内涵 三 “建筑意”的历史转换 四 “建筑意”的暗示即象征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象征意义 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的两种类型 二 两种象征的区别 三 两种象征的联系 第三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手法举隅 一 数的暗示 二 形的表现 三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谐音象征意义 第六章 建筑的装饰艺术 第一节 中国建筑装饰的分类 一 彩饰 二 雕饰 三 “防火”观念与建筑华饰 第二节 中西建筑装饰比较 一 中西建筑色彩装饰的不同风貌 二 建筑图案的中西反差 第七章 建筑与音乐、绘画、诗文 第一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一 建筑的“乐感” 二 中国古建筑“乐感”探源 第二节 建筑是立体的画 一 建筑的“画理” 二 绘画艺术直接构成了建筑空间形象的装饰部分 第三节 无声的诗 一 诗情之美 二 建筑之诗化 中编 人物篇 第一章 鲁班 第一节 鲁班其人 一 鲁班的称谓 二 鲁班的出生地 三 鲁班的生卒年代 四 鲁班的身世 五 诸子和上层社会心目中的鲁班 六 广大平民百姓心目中的鲁班 第二节 鲁班的业绩 一 机封 二 农业机具 三 木工工具 四 锁钥 五 兵器 六 仿生机械 七 雕刻 八 土木建筑 第三节 鲁班在海内外的影响 一 与鲁班本人及发明物品相关的成语典故 二 流传在鲁班家乡的传说 三 鲁班在海内外的纪念设施和纪念日 四 鲁班奖的设立与颁发 第四节 鲁班文化和鲁班精神 一 鲁班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合璧 二 鲁班精神的现代价值 第二章 中国著名建筑家 第一节 李春 一 关于赵州桥的传说 二 赵州桥的设计创新 三 赵州桥的创造性 第二节 喻皓 第三节 李诫与《营造法式》 第四节 计成与《园冶》 一 计成其人 二 《园冶》其书 第五节 蒯祥与香山工匠 一 蒯祥生平 二 香山工匠 第六节 雷发达 第七节 梁思成 一 生平介绍 二 梁思成的建筑精神 第八节 刘敦桢 一 生平介绍 二 科研成就 第九节 吴良镛 一 生平介绍 二 精神品质与建筑思想 第十节 陈从周 一 生平简介 二 园林情结 第十一节 贝聿铭 一 生平介绍 二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第十二节 齐康 一 生平介绍 二 “平民建筑师”的情怀 三 “和谐、入境、出新”的创作原则 第三章 外国著名建筑家 第一节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一 生平简介 二 《建筑十书》概述 第二节 阿尔贝蒂与《论建筑》 一 生平简介 二 阿尔贝蒂的美学观点 第三节 帕拉第奥与《建筑四书》 一 生平简介 二 《建筑四书》 第四节 米开朗琪罗 一 生平简介 二 主要成就 第五节 勒诺特 一 生平简介 二 法国古典主义造园大师 第六节 勒·柯布西耶 一 生平简介 二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第七节 密斯·凡·德·罗 一 生平简介 二 主要贡献 第八节 阿尔托 一 生平简介 二 阿尔托建筑现象学思想评述 下编 鉴 赏 篇 第一章 城市建筑 第一节 平遥古城 一 简介 二 平遥古城文化景观的特色 第二节 丽江古城 一 简介 二 丽江古城建筑艺术 第三节 澳门历史城区 一 简介 二 澳门历史城区的古建筑 第四节 意大利威尼斯历史建筑 一 威尼斯水城概观 二 威尼斯建筑类型学浅析 第二章 宫殿 第一节 故宫 一 简介 二 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 第二节 布达拉宫 一 简介 二 布达拉宫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 凡尔赛宫 一 宫苑沿革 二 精巧布局 第三章 坛庙及宗教建筑 第一节 天坛 一 简介 二 天坛的整体布局与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三 天坛声学建筑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最高哲学境界 第二节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一 简介 二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艺术 第三节 武当山古建筑 一 简介 二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和意义 第四节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一 孔庙 二 孔府 三 孔林 第五节 巴黎圣母院 一 巴黎圣母院的建设 二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设计特色 第四章 陵墓 第一节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一 秦始皇陵 二 兵马俑坑 第二节 明清皇家陵寝 一 明陵综述 二 清陵综述 第三节 埃及金字塔 一 历史沿革 二 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美学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园林建筑 第一节 颐和园 一 简介 二 颐和园中的亭子建筑 三 颐和园中的长廊建筑 四 颐和园中的园林建筑 第二节 苏州园林建筑 一 简介 二 苏州园林的建筑 三 苏州园林建筑的文化意义 四 苏州园林建筑的艺术内蕴 五 苏州园林建筑的个案赏析 六 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第三节 凡尔赛园林 一 领先世界的宫廷园林 二 凡尔赛园林的特点 三 凡尔赛园林对极简主义园林的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