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年代探略 作 者: 白光琦 出版时间:2008 内容简介 先秦年代,除春秋外,晚殷、西周、战国都有不少问题,为学者所困。《先秦年代探略》从历法、文献及出土文物方面综合归纳,重新排定。其中,晚殷年份是从文王元年的确定入手,用周祭祀谱排列,属试探性质。西周年代是通过对纪年铜器的断代排出来的,并对不能纳入历谱者做出规律性的解释,可以自圆其说。战国纪年则证据确切,足供使用。 目录 晚殷周祭祀谱 前言 文丁元年范围的确定(1)王廿祀资料是划分三王年代的主要依据(3)晚殷的王年与历法(5)几点初步认识(6)遗留问题(7)凡例(7) 晚殷周祭祀谱 文丁(10)帝乙(20)帝辛(30)
西周年代讨论 若干铜器的断代 王命南宫伐虎方之年(48)士上卣、高卣盖与王葬京(49)作册矢令(49)庚赢鼎(50)穆公与师遽(50)佣伯再簋与恭王年数(51)五祀卫鼎与王号生称问题(52)微疾四器(52)内史吴组(53)善夫克器(54)碉生簋、碉生尊(54)史颂与颂器(54) 有关历法的几个问题 西周的建正(55)西周的月首(57)月相词义(57)置闰略议(59) 有关文献的几个问题 营成周在成王五年(59)摄政不改元(60)《毕命鲎刑》(60)昭王大于十九年(61)关于天再旦(62) 幽王灭年 武王克商之年 由《武成》的定点月相推克商之年(63)晋之始封与武王克商之年(64) 彝铭历日对照表 金文人物串联表 西周积年表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辨 国语武王伐殷天象不是伐殷时的真实天象(74)周初尚未认识五星(74)岁次一分野说的创立时代(75)战国前期天文学的飞跃(75)国语武王伐殷天象不是《国语》原有(76)国语武王伐殷天象只符合《三统历》(77)国语武王伐殷天象系刘歆伪造(78)
试说西周的日辰宜忌 吉日和忌日(80)“初吉丁亥”之谜(81)彝铭确有日辰之误(81)日辰避讳举例(82)遗留问题:伊簋(83)
两周之际年表
春秋历法探略 春秋的建正和置闰(87)春秋历家的朔策(94)历朔的调整(95)春秋步朔举例(95)列国之历(97)春秋历法概述(98) 左传晋年二三事 重耳去齐(99)重耳入晋(99)晋厉公之难(101)
战国纪年疑义 由日月食定秦年 《六国年表》的一宗疑案 魏年的几个问题 惠成王元年为公元前369年(105)惠成王三十六年即后元年,后元十七年卒(106)襄王元年为公元前317年(106) 赵年辩证 襄子、献子(106)成侯(107)肃侯(107)武灵王(107)惠文王(108) 晋年考证 晋定公三十六年卒(108)三家灭智伯在公元前454年(108)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八年(109)敬公十九年卒(109)桓公元年为前388年(109)晋国的灭亡在赵肃侯元年(110) 齐年辨误 楚年献疑 怀王年份(1lO)威王年份(111)考烈王年份(112)王负刍年份(112) 鲁年分析 燕年考订 成公、文公、简公(114)王哙让国(114)齐破燕在公元前315年(115)昭王复国(115)燕入临淄(115)乐毅奔赵(115)燕操之贼(115) 越年问题 韩、郑、周纪年 韩年(117)郑年(117)周年(117) 卫年考订 宋年问题 战国纪元表
魏惠王迁都大梁年份补证 惠王三十一年之说不能成立(125)三十一年之说的由来(126)古本《竹书纪年》之说(126)《纪年》的两种编写本(127)迁都大梁是为了进取(128)
夏历元首探索 《真夏历》辨伪(130)古夏历元首探测(131)古夏历的推步(132)历日检验(133)夏历的测制年代(134)
从岁次岁阴到干支纪年 岁次及分野--占星学的先驱 岁次说的创立(135)岁次说的衰亡(136) 太阴纪年--占星家的纪年法 帛书五星占--甘石的合流与修订(140)太岁与太阴的混同(140) 干支纪年--太阴纪年的延伸 附表60日辰序号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