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史论 作 者: 郭伟川 著 出版时间:2006 内容简介 《两周史论》一书,自文献典籍到考古物,从论周代历史,看来头绪纷繁,然而我仔细寻繹,觉得其中心要义,实在於郭伟川先生说的“礼治”。看书中几篇重心论文,无不紧扣“礼治”这一点。始於文王立国,周公制礼乐,一直请到西周覆亡,春秋战国的礼壞乐崩,“礼治”是其中主线,而儒家文化亦即由兴起,这就说明,《两周史论》固然是以十几篇文章构成,却是前后贯通的一部力作。希望读者於郭伟川先生“礼治文化”这个中心观点不要错过。郭伟川先生曾经自述:“饶師选堂先生对礼学之重要性,揭櫫甚早,且身体力行,著述宏富。尤其利用甲骨资料,撰成《殷礼提纲》,对中国上古制度史之研究,贡献至钜。余之涉足礼学领域,实亦出自先生啟迪。”以“礼治文化”的研究贯穿《两周史论》,正由此引申发展而来,无怪乎书中论说多有新见。 目录 序 小引 姬周之勃兴与地缘政治及农业经济 论周文王的立国思想与西周礼乐制度——兼论文王与儒家文化的渊源 西周的政治格局及其对周边的影响 周公称王考——《尚书•周书》与《逸周书》新探 略论两周典籍封周公史事之记述——兼论若干出土铜器铭文封周公史事之印证 再论周公称王 论西周由兴盛至衰亡的历史原因 宗周钟(周王(害夫)钟)新考 东周正室的困局及其衰亡 论晋国之兴亡封东周史的重大影响 东周时期诸姬侯国之衰败——周王室屏藩之失落 从春秋战国诸候称王论周礼“亲亲”之义 略论孔子的礼与仁及大一统观 从新鄭出土礼乐器论春秋史事与礼乐制度 “礼壞乐崩”考釋 古“县”新考——与唐德刚教授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