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第二版 作者:黄志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两个部分的基础知识。模具设计部分主要由冷冲模设计和注塑模设计组成。其中第1章至第6章是冷冲模设计部分,内容包括冲裁、弯曲、引伸、成形、复合模和多工位级进模等。第7章和第8章介绍的是注塑模设计的内容。模具制造部分安排了模具制造工艺、电加工机床应用、模具加工质量模具装配技术等章节,对模具制造过程的工艺问题做了较为详细介绍。全书举例较多,目的是便于读者自学。因此,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应用型大学相关专业知识拓展教科书,以及作为模具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材料。 目录 绪论/t(1) 第1章 冲裁/t(5) 1.1 冲裁变形过程/t(5)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t(7) 1.2.1 冲裁件的结构与尺寸/t(7) 1.2.2 冲裁件的精度与断面粗糙度/t(8) 1.3 冲裁间隙/t(9) 1.3.1 冲裁间隙的选择依据/t(10) 1.3.2 实用间隙值的选择/t(11) 1.4 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t(12) 1.4.1 尺寸计算的原则/t(12) 1.4.2 凸模和凹模分别加工时的尺寸计算/t(13) 1.4.3 凸模和凹模配合加工时的尺寸计算/t(14) 1.5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t(16) 1.5.1 冲裁力/t(16) 1.5.2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计算/t(17) 1.5.3 压力中心/t(18) 1.6 排样和搭边/t(20) 1.6.1 材料的合理利用/t(20) 1.6.2 排样方法/t(21) 1.6.3 搭边与条料宽度的确定/t(23) 1.7 主要零件设计/t(24) 1.7.1 凸模组件设计/t(24) 1.7.2 凹模设计/t(27) 1.7.3 定位零件/t(28) 1.7.4 卸料与推件零件/t(31) 1.8 典型结构/t(34) 1.8.1 落料模/t(34) 1.8.2 冲孔模/t(35) 1.9 设计实例/t(38) 本章小结/t(42) 习题1/t(42) 第2章 弯曲/t(43) 2.1 弯曲过程及弯曲件的工艺性/t(43) 2.1.1 弯曲过程及应力应变/t(43) 2.1.2 弯曲件的工艺性/t(45) 2.2 弯曲件的回弹及预防/t(49) 2.2.1 影响弯曲件回弹的因素/t(49) 2.2.2 回弹值的初步确定/t(50) 2.2.3 减少回弹的措施/t(51) 2.3 弯曲工序的有关计算/t(52) 2.3.1 弯曲力的计算/t(52) 2.3.2 弯曲件毛坯尺寸的计算/t(54) 2.4 弯曲工序与弯曲模/t(55) 2.4.1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t(55) 2.4.2 弯曲模结构的合理性/t(57) 2.4.3 弯曲模/t(57) 2.5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设计/t(62) 2.5.1 V形件校正弯曲模/t(62) 2.5.2 U形件校正弯曲模/t(63) 本章小结/t(66) 习题2/t(66) 第3章 引伸/t(68) 3.1 引伸过程及引伸件的结构工艺性/t(68) 3.1.1 引伸过程/t(68) 3.1.2 圆筒形件引伸变形过程中的毛坯应力、应变状态/t(69) 3.1.3 矩形盒状零件的引伸简介/t(70) 3.1.4 引伸体的结构工艺性/t(72) 3.2 引伸系数/t(73) 3.2.1 引伸系数的概念/t(73) 3.2.2 影响极限引伸系数的因素/t(74) 3.2.3 极限引伸系数的确定/t(75) 3.3 旋转体引伸件的毛坯计算/t(76) 3.3.1 修边余量/t(76) 3.3.2 等面积法/t(77) 3.4 圆筒形件的引伸次数及工序件尺寸的确定/t(79) 3.4.1 凸缘圆筒形件的引伸次数及工序件尺寸的确定/t(79) 3.4.2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引伸工序尺寸计算/t(82) 3.5 引伸模工作部分设计/t(86) 3.5.1 凸、凹模间隙/t(86) 3.5.2 凸、凹模圆角半径/t(87) 3.5.3 引伸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t(88) 3.6 引伸力计算、压边力计算及压力机选用/t(89) 3.6.1 引伸力计算/t(89) 3.6.2 压边力计算/t(91) 3.6.3 压力机选择/t(91) 3.7 引伸模具结构/t(92) 3.7.1 引伸模的分类/t(92) 3.7.2 引伸模的结构/t(92) 3.8 引伸件的润滑及工序间坯件的处理/t(95) 3.8.1 润滑/t(95) 3.8.2 工序间坯件的处理/t(95) 3.8.3 酸洗/t(96) 本章小结/t(96) 习题3/t(96) 第4章 成形/t(98) 4.1 翻边/t(98) 4.1.1 孔的翻边/t(98) 4.1.2 变薄翻边/t(101) 4.1.3 外缘翻边/t(102) 4.2 校形/t(104) 4.2.1 校平/t(104) 4.2.2 整形/t(105) 4.3 起伏成形/t(106) 4.3.1 极限变形程度/t(106) 4.3.2 起伏成形的冲压力计算/t(107) 4.4 设计实例/t(108) 本章小结/t(109) 习题4/t(109) 第5章 复合模/t(110) 5.1 复合模特点/t(110) 5.2 复合冲裁模/t(110) 5.2.1 凸凹模最小壁厚/t(110) 5.2.2 正装和倒装复合模/t(111) 5.3 复合模出料机构/t(112) 5.4 典型结构/t(114) 5.4.1 落料、冲孔、翻边模/t(114) 5.4.2 落料、冲孔、弯曲复合模/t(114) 5.5 设计实例/t(117) 5.5.1 冲压工件的工艺分析/t(117) 5.5.2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t(117) 5.5.3 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t(119) 5.5.4 模具的主要零件及结构/t(120) 本章小结/t(121) 习题5/t(121) 第6章 多工位级进模/t(122) 6.1 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和分类/t(122) 6.1.1 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t(122) 6.1.2 多工位级进模的类型/t(122) 6.2 排样设计/t(123) 6.2.1 排样设计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t(124) 6.2.2 侧刃与导正销/t(125) 6.3 典型结构/t(126) 6.3.1 冲孔、落料连续模具/t(126) 6.3.2 侧刃定距连续冲裁模具/t(127) 6.3.3 连续弯曲模具/t(127) 6.3.4 带自动挡料销的冲孔落料连续模具/t(128) 6.4 设计实例/t(129) 本章小结/t(135) 习题6/t(135) 第7章 塑料模塑成形工艺及注射模模具零件设计/t(137) 7.1 塑料及分类/t(137) 7.2 塑料的主要模塑成形分类/t(143) 7.2.1 压塑成形/t(143) 7.2.2 挤塑成形/t(144) 7.2.3 注射成形/t(145) 7.3 塑件设计的工艺性/t(145) 7.3.1 塑料制品的收缩率/t(145) 7.3.2 脱模斜度/t(148) 7.3.3 制品壁厚/t(149) 7.3.4 加强筋/t(151) 7.3.5 支承面/t(151) 7.3.6 圆角/t(151) 7.3.7 孔/t(152) 7.3.8 螺纹/t(152) 7.3.9 嵌件/t(153) 7.3.10 凸台/t(154) 7.3.11 标记、符号及花纹/t(154) 7.4 塑料模的成形零件设计/t(155) 7.4.1 成形零件的结构设计/t(155) 7.4.2 成形零件的工作尺寸/t(157) 7.4.3 螺纹型芯及型环尺寸计算/t(159) 7.4.4 模具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计算/t(160) 7.5 塑料模结构零件/t(162) 7.5.1 导向部件/t(162) 7.5.2 支承零部件/t(164) 7.5.3 推出脱模机构/t(165) 7.6 塑料模具材料/t(165) 7.6.1 塑料模零件的失效形式/t(165) 7.6.2 塑料模具对模具材料的要求/t(165) 7.6.3 塑料模零件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t(165) 本章小结/t(168) 习题7/t(168) 第8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t(169) 8.1 注射模概述/t(169) 8.1.1 注射模的特点/t(169) 8.1.2 注射模设计的基本原则/t(170) 8.2 注射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t(170) 8.2.1 注射机的分类/t(170) 8.2.2 注射机组成/t(172) 8.2.3 注射机技术规范/t(172) 8.2.4 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t(174) 8.3 塑料注射模总体结构设计/t(177) 8.3.1 塑料注射模的分类/t(177) 8.3.2 塑料注射模的典型结构/t(180) 8.4 塑料注射模分型面的选择/t(182) 8.5 塑料注射模浇注系统的设计/t(186) 8.5.1 浇注系统的组成/t(186) 8.5.2 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t(187) 8.5.3 主流道设计/t(188) 8.5.4 分流道设计/t(189) 8.5.5 浇口设计/t(191) 8.5.6 冷料穴和拉料杆/t(197) 8.6 塑料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t(199) 8.6.1 推杆推出机构/t(200) 8.6.2 推管推出机构/t(202) 8.6.3 脱件板推出机构/t(204) 8.6.4 推块推出机构/t(205) 8.7 塑料注射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简介/t(205) 8.7.1 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t(205) 8.7.2 斜滑块分型抽芯机构/t(207) 本章小结/t(209) 习题8/t(209) 第9章 模具制造工艺/t(210) 9.1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t(212) 9.1.1 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t(212) 9.1.2 模具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t(213) 9.1.3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的编制/t(213) 9.2 冷冲压模制造工艺/t(215) 9.2.1 冲裁模制造的技术要求/t(215) 9.2.2 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t(216) 9.2.3 冷冲模的装配和调整/t(219) 9.2.4 高速连续级进模/t(223) 9.3 注塑模制造工艺/t(233) 9.3.1 注塑模制造的技术要求/t(233) 9.3.2 塑料模型腔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t(235) 9.3.3 型腔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t(237) 9.3.4 塑料模的装配与调试/t(239) 本章小结/t(248) 习题9/t(248) 第10章 电加工机床应用/t(249) 10.1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t(249) 10.1.1 线切割原理/t(249) 10.1.2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组成/t(251) 10.1.3 线切割编程/t(254) 10.1.4 切割前准备/t(256) 10.1.5 凹模多次切割工艺/t(262) 10.1.6 凸模多次切割工艺/t(265) 10.1.7 参数设置及其他功能/t(270) 10.1.8 提高切割速度的方法/t(272) 10.2 电火花加工技术/t(273) 10.2.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t(273) 10.2.2 极性效应/t(275) 10.2.3 电火花加工特点/t(275) 10.2.4 Form 20电火花机床/t(275) 10.2.5 Form 20电火花机床操作过程/t(280) 10.2.6 Form 20电火花机床选择加工规准/t(281) 本章小结/t(286) 习题10/t(286) 第11章 模具加工质量/t(288) 11.1 模具的加工精度/t(288) 11.1.1 影响模具零件制造精度的因素/t(288) 11.1.2 提高模具加工精度的途径/t(296) 11.2 模具加工的表面质量/t(297) 11.2.1 表面质量/t(297) 11.2.2 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t(299) 本章小结/t(303) 习题11/t(303) 第12章 模具装配技术/t(304) 12.1 装配及装配精度/t(304) 12.1.1 互换法/t(304) 12.1.2 分组选配法/t(305) 12.1.3 修配法/t(306) 12.1.4 调整法/t(308) 12.2 模具装配/t(309) 12.2.1 钳工配作孔加工/t(309) 12.2.2 模具装配中零件的几种固定方法/t(310) 12.2.3 凸、凹间隙控制法/t(314) 12.2.4 冷冲模装配/t(314) 12.2.5 塑料模装配/t(316) 本章小结/t(321) 习题12/t(321) 参考文献/t(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