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计算机交互式研究地球系统科学与全球变化 作者:席明之(W.L.Chameides),珀杜(E.M.Perdue)著 张晶译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组分(固体地球、大气、海洋及生物圈)进行了介绍,还从化学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主要化学元素(碳、氮、磷、硫和氧)在这些组分间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利用模型对其进行厂数值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依次给出生物地球化学循坏的介绍和基本原理的回顾(即基本的化学概念、地球系统的相关特点以及系统的关键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第4章介绍了代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学形式,由一系列微分方程和解方程技巧表示。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分别讨论并模拟了全球磷、碳、硫和氮的循坏。第9章综合了磷、碳、硫和氮的循环,并讨论了大气中氧气的稳定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较综合全面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参考书,其中的模型程序使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互式工作,也可使个人和小组课题在教室外进行。 目录 第1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1.1引言 1.2开放循环与封闭循环 1.3我们为什么关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4我们应该研究哪些元素? 建议阅读 第2章化学热力学原理 2.1引言 2.2基本要点 2.3酸—碱平衡 2.4相变 2.5平衡在co2-h2o-ca系统中的应用 2.5.1纯碳酸系统 2.5.2碳酸钙系统 2.6氧化还原性质 2.6.1价态 2.6.2氧化还原半反应 2.6.3氧化还原平衡 2.7pe-ph稳定性图 2.7,l水的pe-ph稳定性图 2.7.2简单硫系统的pe-ph稳定性图 2.7.3pe-ph稳定性图中的亚稳态边界 2.8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3章地球系统 3.1引言 3.2水圈 3.2.1海洋底部 3.2.2海洋的物理性质 3.2.3海洋化学 3.2.4海洋年龄——一个悖论? 3.3岩石圈 3.3.1地壳中的岩石和矿物质 3.3.2板块构造学说 3.4大气圈 3.4.1大气的组成 3.4.2大气的物理性质 3.4.3大气风与湍流混合 3.5生物圈 3.5.1新陈代谢过程 3.5.2生物圈的组成 3.5.3初级生产 3.6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4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学模拟 4.1引言 4.2线性箱式模型 4.3简单的例子:生物地球化学大学一世界循环 4.3.1c1,世界的人数 4.3.2c2,大学的人数 4.3.3k2→1,从大学到世界的转移系数 4.3.4k1→2,从世界到大学的转移系数 4.4运用微分方程模拟大学—世界循环 4.4.1第一组解 4.4.2第二组解 4.4. 3完全一般解 4.4.4例1:稳态解 4.4.5例2:大学创立时期的初始状态 4.4.6例3:扰动试验 4.4.7小结 4.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解法 4.5.1含n个储库的一般问题 4.5.2用向量矩阵形式设立问题 4.5.3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问题一般解的获取 4.5.4应用初始条件获得特定解 4.5.5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方法小结 4.6运用boxes模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方法 4.7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5章全球磷循环 5.1引言 5.2磷的氧化还原性质 5.3磷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5.3.1磷循环与生物圈的耦合——光合与呼吸 5.3.2磷循环与岩石圈的耦合——沉积与风化 5.4磷的循环 5.4.1c1:沉积物储库 5.4.2c2:陆地土壤储库 5.4.3c3:陆地生物储库 5.4.4c4:海洋生物储库 5.4.5c5:表层海洋储库 5.4.6c6:深层海洋储库 5.4.7f2→1:陆地土壤储库到沉积物储库流量 5.4.8f2→3:陆地土壤储库到陆地生物储库流量 5.4.9f3→2:陆地生物储库到陆地土壤储库流量 5.4.10f2→5:陆地土壤储库到表层海洋储库流量 5.4.1lf5→4:表层海洋储库到海洋生物储库流量 5.4.12f4→5:海洋生物储库到表层海洋储库流量 5.4.13f4→6:海洋生物储库到深层海洋储库流量 5.4.14f5→6:表层海洋储库到深层海洋储库流量 5.4.15f6→5:深层海洋储库到表层海洋储库流量 5.4.16f6→1”深层海洋储库到沉积物储库流量 5.4.17f1→2:沉积物储库到陆地土壤储库流量 5.4.18建立矩阵k 5.5运用boxes研究磷循环 5.5.1试验1:验证稳态模型 5.5.2试验2:人为活动的影响 5.5.3试验3:光合作用加倍 5.6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6章全球碳循环 6.1引言 6.2碳的氧化还原性质 6.3工业化前碳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4人为排放的影响及其“留存大气比例” 6.4.1运用boxes模型进行简单模拟 6.4.2boxes模型的“准非线性”模拟 6.5人为干扰的持续性 6.6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7章全球硫循环 7.1引言 7.2硫的氧化还原性质 7.3硫循环中的重要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7.3.1黄铁矿(fes2)的形成与风化 7.3.2石膏(caso4?2h2o)的形成与风化 7.4工业化前的全球硫循环 7.5数值试验1:二叠纪时期石膏沉积物增加的模拟 7.6数值试验2:人为干扰的影响和持续性 7.7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8章全球氮循环 8.1引言 8.2氮的氧化还原性质 8.3氮循环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8.3.1氮的固定——生物固氮与非生物固氮 8.3.2氨的同化或光合作用 8.3.3同化硝酸盐的还原 8.3.4氨化或矿化 8.3.5硝化 8.3.6氨的挥发 8.3.7大气化学 8.3.8反硝化 8.4工业革命以前的稳态氮循环 8.5数值试验:人类扰动的影响及持续时间 8.6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第9章综合循环:大气氧的稳定度 9.1引言 9.2短时间尺度内的氧循环:生物圈的连接 9.3长时间尺度上的氧循环:岩石圈的连接 9.4构建氧循环的数学模型 9.4.1微分方程 9.4.2流量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9.4.3方程求解 9.5数值试验1:再论二叠纪时期石膏沉积的加强 9.5.1试验设置 9.5.2试验结果 9.6数值试验2:世界末日情景 9.7数值试验3:利用氧循环来寻找“失踪的碳” 9.7.1试验设置 9.7.2试验结果 9.8结论, 建议阅读 习题 附录平衡常数(25℃) 专业术语 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