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作 者: 易富贤 著 出版时间:2013 内容简介 本书曾于2007年在香港出过一版,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激烈争论,从而奠定了本书在中国人口研究历史上的地位。在人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际,本书经过作者大篇幅的精心修订之后在内地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比较而言,内地版《大国空巢》持论更温和,内容更精简,数据更扎实,观点更明确,如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所言:“从文字来看,香港版去除了一些‘酒糟’,只浓缩为本书20%的内容,新增了80%内容……香港版里主要用的是自制的‘鸟铳’……这一版添置了一些‘枪炮’(复习了大学和研究生时学过的人口统计学,并向一些人口学者请教,使得方法更符合规范)。”可以说,这是作者的一本心血力作!本书的出版或许会引发新一轮关于人口政策的争论,但我们认为,争论是凸现真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欢迎广大读者多多争鸣,以期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裨益。 目录 第 1 章 世界人口历史和展望一场瘟疫、战乱足以毁灭繁衍了上千年的家族,比如1618年至1648年的欧洲30年战争加上黑死病,欧洲人口减少一半。1492年的时候,美洲有五六千万印第安人,但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由于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人口减少了90%。人口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支柱 古代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近代人口爆炸 美洲作物对中国清朝人口的影响 人口增长推动经济增长 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 人口规模优势和密度优势 “人口灾难”的狼真来了,但不是大灰狼 世界人口展望第 2 章 文明兴衰的人口因素两次出生高峰奠定了美国强国的地位。但是由于经济衰退等原因,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的生育率已经由2007年2.13下降到2010年的1.93(1988年以来的最低点)、2011年的1.89,2011年的育龄妇女出生率为1920年有记录以来最低。先哲谈人口与文明的关系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罗马帝国灭亡的人口因素 人口优势避免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吐蕃、蒙古文明衰落的人口因素 印第安文明衰落的人口因素 为什么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而不是法国 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人口因素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人口因素 “日”薄西山的人口因素 俄国崛起的人口因素 苏联解体的人口因素 俄罗斯人口政策的教训和经验 美国崛起的人口因素第 3 章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1959~1961年大跃进期间,中国人口停止增长。1959年5月4日,周恩来在接见香港《大公报》记者费彝民时说:“中国人口多,任何东西要算两个账,一个是把生产增加的数字,除以六亿五千万,就不多了;一个是把每一个人多吃的数字乘六亿五千万,数字就不少了。”二战前:从种族主义、优生学到人口学 二战后:控制人口的全球思潮的兴起 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角色 美国《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 200 号》 计划生育思潮西风东渐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思想的交锋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 马寅初人口论是错误的 1979年后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计划生育后果始料不及 中国人口学的建立 美国人口政策的演变第 4 章 中国的人口现状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只有12.6583亿(其实还有水分),根本没有13亿,说明以前的预测是严重脱离实际的。2000年人口普查也证实生育率确实只有1.22,那么2001年开始的“十五”计划就不但应该停止计划生育,而且需要及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计生委的预测全部落空 1、1990年后中国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2、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 3、推迟的13亿人口日 4、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误导决策 5、笔者的人口预警是准确的 6、“六普”后人口学家仍拒不承认普查结果 7、2010年生育率能有1.6吗? 8、判断人口问题的感性与理性 9、需要松散的大人口学 2010年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1、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 2、2010年低年龄组到底有多少人? 3、用年龄别存活率估算人口总数 4、2010年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5、尊重人口普查 据社会发展水平判断中国的生育率 1、人类发展指数(HDI)与生育率的关系 2、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的关系 3、人均GDP与生育率的关系 4、性别不平等指数与生育率的关系 5、避孕率与生育率的关系 6、城市化水平与生育率的关系 计划生育到底少生、“超生”了多少人 1、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2、中国计划生育共少生了多少人? 3、假如1980年停止计划生育中国会有多少人? 4、1980年后共“超生”了多少人? 第 5 章 中国人口危机全面爆发中国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在2002年达到4.6亿顶峰后,在2003年开始负增长,几乎同时出现民工荒。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进口减少)暂时掩盖了中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后用工荒更加凸显。1998年:小学在校人数开始减少 2003年: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开始减少 2008年:17~20岁男性兵源开始负增长 2012年:育龄妇女开始减少 2012年:总抚养比止跌攀升 2014年:15~64岁总劳动力开始负增长 2015年:光棍危机全面爆发 2016年:购房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 2018年:总人口开始负增长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今后的经济走势 老有所养,谁来养 中国是既不优生,又不优育 失独家庭数量在快速增加第 6 章 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减少新生人口,这意味着社会持续老化,等人口以这种方式减少后,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比例已经很低了(很容易惯性地降到几千万乃至灭亡),人口结构已经是不可持续发展了(抚养比将达到历史最高,缺乏创新能力,也缺乏生育小孩的愿望)“适度人口”理论摧毁古希腊文明 谁曾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要是中国人口只有7亿、5亿会怎样 耕地和粮食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 环境 结论第 7 章 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人口问题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美国和印度属于长跑,欧盟是中长跑;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是短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中国大陆是超短跑,人口负债比日本要严重得多。韩国、台湾、新加坡、伊朗为曾提倡二胎后悔莫及 国际、国内都证明二胎方案也是错误的 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出生高峰有多高 补偿性出生高峰越高越好 “低生育率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从人口结构看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和中国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经济中心将西移 世界人口变局对中国国防的影响 中国应积极布局西部的人口和城市第 8 章 中国人口展望中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20多年了,2010年生育率只有1.18,需要的“动能”非常大。生育率要达到高方案,需要改革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其难度比1979年的改革开放要大得多。中国人口展望 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敦刻尔克式战略调整 做好“接生”准备 投资“造物”,不如投资“造人” 停止计划生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停止计划生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停止计划生育有助于缓解老年化和光棍危机 婴童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起搏器第 9 章 大道至简,生生不息中国今后将有4亿老人、4000万光棍、数百万失独家庭,这是客观事实。必须正视现实,适应这种人口结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 养儿防老和社会养老的比较 婚姻是人类最伟大的制度设计 婚姻将“性”关进笼子 古代鼓励生育的政策 古代结婚、离婚制度 尊重男女天然的分工 中华生育文化的衰落 美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回归 欧美鼓励生育的困局 回到传统家庭的防线内 落实政府责任,保障生育权利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