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史诗歌谣卷 出版时间:2002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共8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歌谣史诗卷”是本套丛书中之一本。共收论文24篇。时间跨度近百年,从1905~1996年。论题涉及儿歌、民谣、谚语、歌圩、花儿、史诗。作者为中国文化名人、学界名流或后起之秀,如:周作人、胡适、董作宾、何其芳、陈子艾、朱介凡、董晓萍、白庚胜等。
刘光汉的《论谣谚》文章简短、见解精辟。周作人发表于1914年的《儿歌之研究》是中国儿歌研究的拓荒之作。何其芳《论民歌》文中搜集了陕北、华北、江苏、广东等革命根据地的民歌,反映民众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精神。陈子艾《〈粤风读九〉与〈粤风〉研究三题》考证了瑶、俍、壮歌谣的由来,以及现代学者顾颉刚、胡怀琛、钟敬文、容肇祖等对《粤风》研究的成果。白庚胜《〈黑白之战〉象佂意义辨》讲述了云南纳西族祖先的由来,并用科学的方法评论目前流行于世的《黑白之战》五种整理本之差异,论理有据,评判客观。5篇议论史诗文章分别进述了史诗的文化内涵,形成与发展,以及流传至今,历史不衰的原因。
本卷所选论文,论题广泛,立论精辟,分析透彻。使我们感受到民众文化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它的鲜活的生命气息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 目录 论谣谚 儿歌之研究 谚语的研究 猥亵的歌谣 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 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 歌谣与妇女 故事诗的起来 论民歌——《陕北民歌选》序 略论中国谚语 壮族歌圩的源流 《粤风续九》与《粤风》研究三题 裕固族西部民歌与有关民歌之比较研究 从艺人谚语看民间说唱的师承传统 《黑白之战》象征意义辨 中国地理风土谚的音、影档 从歌谣看近代社会风尚的演变 原始性史诗里的隐喻和象征 论明七子在诗论复古中对民间 “真诗”的发微 《梅葛》散论 玛纳斯形象的古老文化内涵——英雄嗜血、好色、酣睡、死而复生母题研究 回族传播“花儿”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 《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创作观 史诗歌谣研究论文索引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