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学概论 出版时间: 2008 内容简介 民族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基本且最具稳定性的一种共同体形态。所谓“民族大千世界”正是对人类社会这种共同体形态的概括。形成这种共同体的内在历史过程,造就了源流、称谓、原乡、语言、习俗等要素的认同;而其外在现实境遇,则产生着生存发展、国家归属、社会地位、平等权利等问题的诉求。无论是文化范畴的认同,亦或政治范畴的诉求,其本质都是基于共同体差异和对这种差异比较产生的价值判断。诸如“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优秀”与“低劣”,等等。古往今来,这种“类族辨物”的差异分类和价值评判,不仅发生在不同文化特征的共同体之间,而且由于阶级、国家这些人类社会政治因素的强力作用,使这种差异和价值判断引发了长期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毫无疑问,民族问题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用其中任何一种要素去判断民族问题性质的唯一性都会产生偏颇,甚至导致错误。民族共同体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有机体,其相互关系的和睦、融洽、共存、共容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基本条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正确处理和科学解决民族问题。科学地认识民族问题,把握民族共同体现象的发展规律,目的是解决民族问题,而这一点至今仍是人类社会面对的重大课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世界经历了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之后,全球范围的种族矛盾、民族,中突和与此交织在一起的宗教纷争、文化认同,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新法西斯主义、土著人运动、移民问题都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政治“热点”。对这些现象,无论是人类学、民族学还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给予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目录 序一/1 序二/1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什么是民族政治学/2 第二节 学科发展回顾/10 第三节 理论框架和体系/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意义/19 第一部分 民族政治体系 第二章 民族政治体系/27 第一节 民族政治体系的概念/27 第二节 民族国家政治体系/32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46 第四节 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51 第三章 民族政治关系/54 第一节 民族政治关系的概念/54 第二节 民族政治关系的特点和影响/59 第三节 民族政治问题的含义和特点/64 第四节 民族政治问题的类型与解决方式/68 第四章 民族阶层关系/77 第一节 阶级、阶层与民族/77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民族阶层关系/82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族阶层关系/87 第五章 民族政治组织/94 第一节 民族政党组织/94 第二节 民族政治社团/103 第六章 民族政治精英/111 第一节 民族精英概述/111 第二节 民族政治精英的类型及其特征/117 第三节 民族政治精英的作用/123 第二部分 民族政治行为 第七章 民族政治管理/131 第一节 民族政治管理的概念/131 第二节 民族政治管理的特点和类型/134 第三节 民族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139 第四节 民族政治管理的模式/145 第八章 民族政治参与/152 第一节 民族政治参与的概念/152 第二节 民族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影响因素/157 第三节 民族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163 第三部分 民族政治意识 第九章 民族政治文化/173 第一节 民族政治文化的概念/173 第二节 民族政治心理/178 第三节 民族政治认同/181 第四节 民族政治社会化/185 第十章 宗教与民族政治/190 第一节 宗教的民族政治性/190 第二节 宗教组织的民族政治目的及其分类/194 第三节 宗教组织的民族政治形态/197 第四节 宗教组织的民族政治作用方式/202 第十一章 民族主义/207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含义及其类型/207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演变/213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政治表现及政治作用/216 第四节 民族主义与地区冲突/223 第四部分 民族政治制度 第十二章 民族政策/23l 第一节 民族政策的概念/231 第二节 民族政策的类型/235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41 第十三章 民族地方政府/248 第一节 民族地方政府的概念/248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253 第三节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257 第五部分 民族政治发展 第十四章 民族政治民主/27l 第一节 民族政治民主的内涵/27l 第二节 民族政治民主的作用/277 第三节 民族政治民主的实现途径/282 第十五章 民族政治发展/288 第一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含义/288 第二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目标/293 第三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动力、形式及其现实选择/299 主要参考文献/306 后记/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