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创造力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国外技术哲学与STS译丛 内容简介 《国外技术哲学与STS译丛(第二辑):技术与创造力》以认知科学为基本理论框架,基于工程技术历史上的著名案例,详实地分析了技术认知(解题)过程中的知识形成和创造心理机制,为工程传统的技术哲学的案例研究方法与认知科学的范式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作为一种素朴的观点供技术哲学界的同行研读、思考,同时对工程技术实践者也是很好的阅读书籍。 目录 总序 总序(英文) 序 致谢 译者的话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工物:物质与抽象的结合 物质的人工物 内部和外部的环境 抽象的人工物 工艺与工程的差异 人工物的制造过程 计算机软件的“两面神”性质 人工物的不可靠性
第三章 技术问题的产生 需求 不满 好奇心 当问题成为目标
第四章 技术专家作为认知代理人 知识层次的认知 目的 知识 行为 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 有限理性 通过扩散激活获取知识 知识体的动力 知识层面过程:理性和非理性 设计作为一个知识层面的过程 原创的与发明式的设计
第五章 发明与设计之间的联系 发明的检验 原创性和创造性 历史性原创的标准 “真正的”发明行为
第六章 技术和假设 成熟假设法 假设法的可检验性 首例燃气涡轮叶片超级合金的案例 凸壳算法的案例 不列颠大桥的案例
第七章 构思过程 古典观点:无法言说 沃勒斯模型 异类结合:无关创意的联结 达尔文模型:变异-选择理论 西蒙顿模型 文森蒂模型 达尔文模型效力如何? 重新讨论超级合金 重新讨论凸壳算法规则 重新讨论不列颠大桥 创意的形成是一种知识层次的加工 作为知识层次加工的微程序发明 罗伯特·斯蒂芬森的管桥理念 创意形成中搜索的作用 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搜索特征
第八章 创造力与人工物的演化 纽可门发动机 埃尼阿克: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系统发展制约个体发育 系统演化法的可测性和其他特征
第九章 技术知识的本质 技术推理中的科学知识:还原论者观点 技术知识:基础科学和技术理论 技术中的数学知识 技术知识:操作的原则 斯蒂芬森的知识,费尔贝恩的知识 重新讨论纽可门的知识 计算机设备发明中的操作原则 相对于软件技术中的操作原则理论 操作原则的本体论 操作原则如何起源 作为图画的操作原则
第十章 具有创造性的技术专家 技术过程富含知识 技术专家是具有理性的人 创意形成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技术专家自由地采纳和形成假设 技术的创造性以演化的历史为条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