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收集、借鉴和参考了相关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成果,结合以往黄土隧道建设情 况.提出黄土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总结了黄土隧道支护措施及地表裂缝 处治措施;重点分析了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和荷载分布模式、围岩应力释放、埋深 及净距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影响;探讨了浅埋偏压段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拱架选型问题以 及系统锚杆的工作特性、拉拔荷载下的特性,及基于实测轴力反算围岩塑性区大小问题; 在结合监控量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同时对小净距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及 质量控制问题进 行了详细总结。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可供从事隧道工程科研、施工和管理相 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郜玉兰编写,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由赵队家编写,第四章由申俊敏编写,第七章由孙志杰编写,第八章和第十章由 宿钟鸣编写,第九章由薛晓辉编写。 目录 1 黄土及黄土隧道 1.1 我国黄土的分布及特征 1.2 公路黄土隧道的建设历史 1.3 黄土隧道建设现状 1.4 黄土隧道围岩分级 2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支护措施及地表裂缝处治 2.1 概述 2.2 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机理 2.3 支护的力学模型 2.4 预支护应用分类 2.5 小净距黄土隧道支护设计原则 2.6 小净距黄土隧道支护措施 2.7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地表裂缝预防及处治 3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和荷载模式分析 3.1 概述 3.2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3.3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分析 3.4 结论 4 围岩应力释放对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的影响分析 4.1 概述 4.2 有限元基本思想 4.3 土体本构模型 4.4 屈服准则 4.5 数值模拟的实现过程 4.6 工程概况 4.7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4.8 有限元分析计算 4.9 结论 5 埋深对小净距黄土隧道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5.1 概述 5.2 深浅埋分界和围岩压力 5.3 不同埋深下围岩塑性区分析 5.4 不同埋深下围岩特征点位移分析 5.5 不同埋深下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5.6 结论 6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净距优化及中间岩柱加固 6.1 概述 6.2 小净距隧道 6.3 无支护时净距影响分析 6.4 有支护时净距影响分析 6.5 合理净距评价准则 6.6 中间岩柱加固原理和措施 6.7 结论 7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拱架选型分析 7 1概述 7.2 力学参数的选取 7.3 有限元模型 7.4 特征点土体位移 7.5 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7.6 围岩塑性区大小分析 7.7 结论 8 小净距黄土隧道系统锚杆受力特性分析 8.1 概述 8.2 锚杆荷载传递和受力分析 8.3 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力学状态分析及作用机制 8.4 拉拔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的受力特性分析 8.5 基于锚杆轴力反算围岩塑性区大小 8.6 结论 9 小净距黄土隧道监控量测及支护受力特性分析 9.1 概述 9.2 监控量测 9.3 位移监测管理及分析 9.4 支护结构受力现场试验 9.5 结论 10 小净距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0.1 概述 10.2 黄土隧道洞口工程措施 10.3 小净距黄土隧道开挖方法 10.4 小净距黄土隧道防排水技术措施 10.5 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 10.6 小净距黄土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