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与应用(第二辑) 作者: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编译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与应用(第2辑)》是一本介绍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实例的专业书籍,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适合从事土壤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及土壤修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需要,也可供普通读者阅读。第二辑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特性、环境行为、污染风险的表征与修复治理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应对和处理地下水污染的不同策略和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污染土壤反应墙修复技术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应用案例。 目录 重金属 1 前言 2 重金属的性质 2.1 什么是重金属 2.2 自然成因 2.3 微量元素 2.4 形态 2.5 毒性 3 金属的行为、有效性及风险 3.1 前言 3.2 土壤中金属的行为 3.3 有效性 3.4 风险 4 金属污染源 4.1 金属的用途 4.2 土壤污染的来源 4.3 自然来源 5 金属污染的表征 5.1 污染研究 5.2 土层或颗粒物中高含量金属的检测设备 5.3 扩散风险 5.4 生物有效性 5.5 金属形态 5.6 随场地条件的变化 6 修复与治理方法 6.1 土壤 6.2 地下水 6.3 对自然结合的评估 6.4 自然结合法的实际应用 6.5 药剂结合法 6.6 实验室研究 7 监测与后续管理 7.1 前言 7.2 监测网络的基本设置 7.3 监测参数与监测频率 7.4 检查监测结果 7.5 后续管理 地下水 导论 1 处理地下水污染的不同策略 2 受污染地下水的个案主导式处理方法 2.1 问题描述 2.2 个案主导式处理方法的目标 2.3 现行政策 2.4 法律框架 2.5 基于利益的可能性 2.6 技术内容 2.7 机构框架 2.8 财务框架 3 受污染地下水的集群处理方法 3.1 问题描述 3.2 集群式方法的目标 3.3 现行政策和发展 3.4 基于法律框架的方案 3.5 基于利益的供选方案 3.6 内容详述 3.7 组织框架 3.8 财务框架 3.9 实施 3.10 交流和支持基础 4 受污染地下水的面向地区处理方法 4.1 问题描述 4.2 面向地区的处理方法的目标 4.3 基于政策的可能性 4.4 基于将来法律框架的可能性 4.5 基于利益和发展的可能性 4.6 充分详述 4.7 组织框架 4.8 财务框架 4.9 实施 4.10 交流和支持基础 5 预期的开发活动 6 结语 附录 附录1 图清单 附录2 第5节中的案例 蒂尔堡案例 乌德勒支中心车站案例 反应墙 序言 1 什么是反应墙 2 反应墙有哪些类型 2.1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反应墙 2.2 公认的反应墙使用办法有哪些 3 反应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1 各种形式的污染及其对应的反应墙 3.2 关键的工作原理 3.3 微生物作用下的氧化过程 3.4 金属单质的析出 3.5 硝酸盐和硫酸盐的还原 4 铁反应墙 4.1 铁的使用 4.2 反应墙设计要素 4.3 安装与使用 4.4 运行与监测 4.5 应当注意的优点和缺点 铁反应墙的建造 5 生物反应墙或微生物激活区 5.1 厌氧还是好氧 5.2 设计 5.3 安装与使用 5.4 运行与监测 5.5 注意优点和缺点 厌氧生物反应墙修复挥发性有机氯化物的深度污染 6 隔水漏斗一导水门系统 6.1 隔水漏斗一导水门系统的工作原理 6.2 应采用哪种形式的拦挡装置 6.3 注意事项、优点和缺点 隔水漏斗一生物导水门装置 7 新趋势、新动向 8 补充信息 8.1 网络 8.2 项目介绍 8.3 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