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共分为10章,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监测、生物与生态监测、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自动监测与遥测遥感技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以及环境监测实验等,突出了环境监测的核心内容和体系,既注重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的综合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环境化学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内容与类型 111 环境监测 112 环境监测目的 113 环境监测类型 114 环境监测的原则与特点 12 环境标准 13 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内容 131 环境监测体系 132 环境监测站监测内容与基本设备配置 14 环境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水环境监测 21 水污染监测的概述 211 水污染 212 水质监测 21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21 水质监测方案设计思路 222 地表水采样布点方案 223 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案 224 水污染源采样布点方案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31 水样类型 232 水样采集 233 水样保存 234 水样预处理 24 水质物理性质监测 241 水温 242 色度、浊度、透明度 243 残渣 244 矿化度与电导率 245 酸碱度与pH值 25 金属污染物监测 251 原子吸收法(AAS) 252 分光光度法(SP) 253 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 254 其他金属化合物测定方法 26 非金属污染物监测 261 氰化物 262 氟化物 263 硫化物 264 氯化物 27 营养盐--氮、磷化合物监测 271 含氮化合物 272 含磷化合物 28 有机污染物监测 281 挥发酚 282 油类污染物 283 痕量有机物 29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测定 291 溶解氧(DO) 292 化学需氧量(COD) 293 生化需氧量(BOD) 294 总需氧量(TOD)与总有机碳(TOC) 295 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比较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31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311 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312 空气污染源 313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314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315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321 调研及相关资料收集 322 监测项目的确定 323 监测站(点)的布设 324 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331 直接采样法 332 富集(浓缩)采样法 333 空气采样系统 334 采样效率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341 二氧化硫的测定 342 氮氧化物的测定 343 一氧化碳的测定 344 臭氧 345 氟化物的测定 346 硫酸盐化速率测定 347 汞的测定 348 总烃的测定 349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 甲醛的测定 35 颗粒物的测定 351 降尘量的测定 35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36 降水监测 361 采样点的布设 362 样品的采集 363 降水组分的测定 37 污染源监测 371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 372 流动污染源监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噪声监测 41 噪声污染 411 声波、声音与噪声 412 噪声分类 413 噪声污染 42 声音强度的度量和计算 421 声音强度 422 声音度量 423 噪声叠加 43 噪声评价 431 噪声主观评价 432 声级评价 433 噪声频谱 44 噪声测量 441 噪声监测仪器 442 噪声监测方法 45 噪声标准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 51 土壤污染监测 511 土壤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污染 512 土壤背景值及土壤质量标准 513 土壤监测方案的制定 514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515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516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52 固体废物监测 521 固体废物概述 52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523 危险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 524 生活垃圾的监测 525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试验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生物与生态监测 61 概述 611 生物监测 612 生态监测 613 监测与评价 62 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621 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622 生物测试法 623 细菌学检验法 63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631 利用植物监测 632 利用微生物监测 64 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 641 土壤污染的类型 642 污染土壤的生物监测 65 生物污染监测 651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652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653 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 66 生态监测 661 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662 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 663 生态监测方法 67 生物与生态监测的发展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 71 基础知识 711 放射性 712 照射量和剂量 72 环境中的放射性 721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722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723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724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73 放射性防护标准 731 我国《放射防护规定》中的部分标准 732 其他国家和机构发布的有关环境放射性标准 74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741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742 放射性检测仪器 75 放射性监测 751 监测对象及内容 752 放射性探测器的类型和原理 753 放射性监测方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8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82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 821 实验室认可 822 实验室计量认证 823 实验室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 83 环境监测实验室基本条件 831 实验用水 832 试剂与试液 833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834 实验室管理 84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841 数据的误差和偏差 842 数据的总体、样本和平均数 843 数据的正态分布 85 监测数据的修约与取舍 851 数据修约 852 可疑数据取舍 86 监测结果的表达与检验 861 监测结果的表达方式 862 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 863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87 数据的相关性和线性回归 871 相关性和直线回归方程 872 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88 实验室质量保证 881 分析检测结果的评价 88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89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891 实验室质量考核 892 实验室误差测验 810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8101 标准分析方法 8102 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811 环境标准物质 8111 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 8112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 812 环境监测管理 8121 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8122 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 813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8131 质量保证检查单 8132 环境质量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自动监测与遥测遥感技术 91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911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912 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913 监测分析方法 914 二氧化硫自动监测仪 915 氮氧化物监测仪 916 一氧化碳监测仪 917 可吸入颗粒物(PM10、飘尘)监测仪 92 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921 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922 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923 水体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93 水质污染监测船 94 遥感监测技术 941 摄影遥感技术 942 红外扫描遥测技术 943 相关光谱遥测技术 944 激光雷达遥测技术 95 用3S技术研究全球环境问题 96 现场应急监测及其监测发展 961 现场应急监测 962 监测发展 思考题与习题195实验 实验一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二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三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四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实验五 环境噪声与交通噪声监测 实验六 水的色度和浊度的测定 实验七 天然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八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九 水中溶解氧与生物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十 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实验十一 水中氨氮的测定 实验十二 水中铬离子的测定 实验十三 水中铜、锌的测定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