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之一,吸纳了国内相关领域研众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的五个主题框架(最新进展、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即uD指数))的基础上,2012版报告的创新和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发展与重建微循环体系相融合;二是尝试更关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效与定量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代序 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模式思考(仇保兴) 导言 第一篇 最新进展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概览 1.1 编制背景 1.2 框架结构 1.3 主要观点 1.4 总结改善 2 2011~2012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2.1 宏观经济动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2 政策动态:量化气候目标推动各领域低碳发展 2.3 实践动态:实施低碳生态策略改善城市环境 3 2011~2012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 政策指引:“十二五”新起点 3.2 学术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的展示平台 3.3 技术发展:综合集成的低碳生态城市系统解决方法 3.4 实践探索: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演变趋势 4 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挑战 4.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 1 回眸·反思 1.1 人类的困境 1.2 生态理念与低碳追求 1.3 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问题 2 求索·转型 2.1 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之探索 2.2 生态文明下的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 2.3 重建城市“微循环” 3 绿色·创新 3.1 面向信息化时代的绿色建筑新范式 3.2 生态城市的数字畅想 3.3 绿色小城镇谱写新华章 3.4 系统协同优化下的城镇“微转型” 4 小结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 1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 1.1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理论介绍 1.2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理论体系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分析 2 微降解 2.1 生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新理念与大趋势 2.2 基于不同尺度的水生态设计方法 2.3 源分离的生态排水系统构建 2.4 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2.5 城市生物质固废处理技术 2.6 生活垃圾分类 3 微能源 3.1 分布式能源及微网技术 3.2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3.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 4 微冲击 4.1 城市雨洪管理机制一源头径流削减与控制技术 4.2 智能化城市雨洪管理技术 4.3 城市排水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 4.4 低冲击开发技术 5 微更生 5.1 微更生技术的公众认知 5.2 城市“城中村”的有机更新技术 5.3 街区的生态化改造 5.4 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方法 6 微交通 6.1 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微交通 7 微创业 7.1 微创业体系建立探讨 7.2 京南农业硅谷规划与实践 8 微绿地 8.1 提升城市中心区立体绿化绿量的技术 8.2 生态住宅小区的立体绿化改造 9 微调控 9.1 从微调控角度思考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与管理 9.2 智慧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提前布局 9.3 中小城市“数字城管”的绿色之路 9.4 环境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技术 10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10.1 适应气候变化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1O.2 日本迈向低碳社会建设的进程 10.3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4 横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5 北京城市碳排放与碳汇研究 10.6 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产业碳排放清单研究 10.7 哈尔滨总体规划低碳导向方案 11 低碳生态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11.1 面临的挑战 11.2 发展趋势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 1 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区)实践分析 1.1 河北省4+1示范城市(区):省(市)级推广 1.2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实践 1.3 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化实践 1.4 上海南桥新城:创新实践 1.5 吐鲁番市示范区:新能源实践 1.6 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城镇实践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 2.1 微降解:西部小城镇,德青源生态园,北京密云石城镇京西学校 2.2 微能源:无锡太湖新城,北京某酒店 2.3 微冲击:深圳光明新区,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公园 2.4 微更生:广州东濠涌河,河北迁安三里河,深圳北环大道 2.5 微交通:昆明呈贡,苏州工业园区,香港,合肥滨湖新区 2.6 微绿地:深圳,长沙,香港,北京褐石公寓 2.7 微调控:北京德胜街道,滨海新区新港街 2.8 微创业:河北高碑店辛桥乡,上海和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区 3 小结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12) 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编制进展 2 2012年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结果一过程)评估结果 2.1 优地指数排名结果 2.2 结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二维分析 2.3 典型城市分析及区域特征分析 2.4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评价 3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年际对比(2011~2012) 3.1 结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值域变化 3.2 城市二维分布情况对比 3.3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年际对比分析 3.4 指数区域特征变化 4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调查问卷分析 4.1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问卷调查 4.2 居民宜居感受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4.3 分析结果与讨论 附录 附录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评估 附录2 2011~2012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大事记 附录3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