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论集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转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论集》收录了近年来我发表的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文章,定名为《转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论集》。关于“转型”。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持下,分三批确立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枯竭城市实现转型及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这个背景下,我主持了这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和河南省灵宝市转型规划的编制工作。本文集中收录的论文就是在编制转型规划时,我的一些思考和心得。关于“绿色”。近年来,我愈益关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问题,并就此作过一些思考,发表过一些文章。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决定联合研究中国的绿色发展问题,并于当年出版了《2010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此后,每年都编写并出版一份年度报告。我参与了课题研究和报告撰写,在每一份报告中我都贡献了我的思想。本论文集收录了我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和年度报告中我撰写的章节。 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个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的政府定位 走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认识误区 应强化资源开发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需要总体制度设计 资源枯竭类城市转型目标的不确定性 自然资源开发企业负外部性均衡及综合治理 政府主导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组织机理研究 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探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禀赋条件约束与突破机制探析 资源型经济形成与转型路径 ——基于最优生产选择模型的分析 附录一:依靠市场内生驱动力,实现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 ——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刘学敏 附录二: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待时间检验 ——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敏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轻型化 ——对北京产业演进走向的理性思考 北京低碳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河北张承地区与京津地区经济 ——生态合作初步研究 从国外首都区都市圈发展历程看我国首都区的建设 西北地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三江并流”及相邻地区:现状、问题和对策 “三江并流”及相邻地区绿色贫困问题研究 构建“三江并流”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思路 区域创新方法的评价指标及应用 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方法的初步研究 城市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和挂图的设计与编制 附录三:实验区发展需凝练内涵、突出显示度 ——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敏 附录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难题 ——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刘学敏 第三部分 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学、模式与国内研究进展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 ——以济源市为例 论农村节能减排与城乡统筹 城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节能减排政策与中国低碳发展 积极推进中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 “城市病”研究进展和评述 …… 第四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