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第2版 作者:俞茂宏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第1版是根据原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90学时材料力学教学大纲编写的,经由原教育部材料力学教材编委扩大会议(苏州)评选作为90学时类型的材料力学通用教材。《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第2版是按照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从系统性、创新性、知识性、启发性、历史性、趣味性等要求考虑,力图成为传统与创新兼具的特色材料力学教材。《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共分十六章,包括绪论、基本概念,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梁的内力,弯曲构件的应力,梁的变形,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复合应力),能量法,动载荷,交变应力下的构件疲劳强度,压杆的稳定性与结构塑性分析等。其中能量法(第十二章)与结构塑性分析(第十六章)及带有*号部分内容,可根据专业需要选用或只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各章有习题(包括思考题)和课外阅读参考材料,书后给出了部分参考答案。《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强度理论一章以属于世界创新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统一强度理论为主线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同时在附录中保留了传统单一强度理论的相关内容,以便比较和参考。书中有较多信息,力求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和学习。《材料力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机械、土建、水利、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电机及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与成人院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材料力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1-3 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基本假设 1-4 内力截面法 1-5 应力与应变 1-6 杆的基本变形形式 1-7 杆的组合变形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概述 2-2 轴力横截面上的应力 2-3 拉(压)杆的变形泊松比 2-4 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 温度和时间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2-8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2-9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0 简单超静定问题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三章 剪切 3-1 概述 3-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3 计算实例 3-4 焊缝实用计算 *3-5 胶结连接的实用计算 3-6 剪切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四章 扭转 4-1 概述 4-2 外力偶矩扭矩和扭矩图 4-3 薄壁圆管的扭转 4-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4-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4-6 圆轴扭转切应力分析 4-7 矩形截面杆扭转理论的主要结果 *4-8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分析 *4-9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变形分析 4-10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集中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5-1 概述 5-2 静矩和形心 5-3 惯性矩 5-4 平行移轴公式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六章 梁的内力 6-1 概述 6-2 梁的简化梁的典型形式 6-3 梁弯曲时的内力——剪力、弯矩及其符号规则 6-4 剪力方程式和弯矩方程式剪力图和弯矩图 *6-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关系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七章 弯曲构件的应力 7-1 概述 7-2 弯曲构件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7-3 弯曲时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7-4 轴向力(纵向荷载)引起的弯曲 7-5 弯曲时的切应力和强度计算 7-6 提高梁弯曲强度和合理使用材料的一些途径 7-7 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问题简介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八章 梁的变形 8-1 概述 8-2 弯曲变形的量度及其基本公式 8-3 用直接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8-4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8-5 弯曲刚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8-6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的超静定梁 8-7 梁的结构转换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九章 应力状态理论 9-1 一点的应力状态及其分类 9-2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9-3 三向应力状态时的最大切应力 9-4 切应力互等第一、第二和第三定理 9-5 梁中的主应力 9-6 单剪单元体和双剪单元体 9-7 广义胡克定律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0-1 概述 10-2 德鲁克公设强度理论的外凸性 10-3 统一强度理论的力学模型 10-4 统一强度理论的数学建模 10-5 统一强度理论中的参数的实验确定 10-6 统一强度理论的数学表达式 10-7 统一强度理论的各种特例 10-8 统一强度理论的极限面 10-9 统一强度理论在笠霍复合应力时的表达式和极限迹线 10-10 统一强度理论等效应力 10-11 强度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10-12 统一强度理论的应用及其经济意义 10-13 薄壁压力容器的强度设计统一解 10-14 汽车传动轴的强度设计:容许最大扭矩 10-15 汽车传动轴的强度设计:传动轴外径设计 10-16 应用强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复合应力) 11-1 概述 11-2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1-3 弯曲(拉压)与扭转的组合 11-4 薄壁压力容器壁厚设计的统一解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二章 能量法 12-1 概述 12-2 杆件的应变能计算 12-3 卡氏定理 12-4 应用卡氏定理求解超静定问题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三章 动载荷 13-1 概述 13-2 惯性力问题 13-3 等速转动时构件的应力计算 13-4 冲击载荷 13-5 水平冲击时动荷因数的确定 13-6 扭转冲击时的应力计算 13-7 冲击载荷下的强度计算 13-8 提高构件承受冲击载荷能力的措施 13-9 冲击韧度 13-10 结构的动强度问题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四章 交变应力下的构件疲劳强度 14-1 概述 14-2 构件疲劳破坏的特点 14-3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 14-4 材料在对称循环下的持久极限 14-5 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因素 14-6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强度条件 14-7 提高构件持久极限的措施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五章 压杆的稳定性 15-1 平衡稳定性的概念 15-2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15-3 其他约束情况下压杆的临界力临界应力 15-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中长杆和粗短杆的计算 15-5 压杆的稳定计算¨ 15-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第十六章 结构塑性分析 16-1 概述 16-2 承受轴力的两端固定的等截面直杆 16-3 超静定桁架的弹性极限载荷和塑性极限载荷 16-4 超静定桁架杆件的截面设计 16-5 圆轴的塑性扭转 16-6 梁的弹塑性弯曲 16-7 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进一步研究 习题 课外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强度理论的传统阐述 附录B 简支梁、悬臂梁和外伸梁在简单载荷下的变形 附录C 型钢表 附录D 习题答案 汉英名词对照表 材料力学(第2版)跋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