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瘦燕朱汝功针灸腧穴图谱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本图谱有我社于1965年出版,1988年进行修订。本图谱反应了陆、朱两位大师在经络腧穴理论著述中的精华,全书共有图86幅,均以体位透视平面绘成,墨色深浅匀称,以反映肌性和骨性标志,有利于从不同的侧面显露各腧穴的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录 第一部分 总图 一、常用骨度分寸 图1-1 正面骨度分寸总图 图1-2 背面骨度分寸总图 图1-3 侧面骨度分寸总图 图1-4 目寸图 图1-5 口寸图 图1-6 两头维穴、两颧之间及两人迎穴、两乳之间骨度分寸图 图1-7 两完骨穴之间骨度分寸图 图1-8 中指同身寸图 图1-9 一夫图 表1-1 常用骨度分寸表 二、全身经穴分部 图1-10 头部正面图 图1-11 头部侧面图 图1-12 头顶部图 图1-13 头部背面图 图1-14 躯干正面图 图1-15 躯干左侧面图 图1-16 躯干右侧面图 图1-17 躯干背面图 图1-18 上肢(一)――掌侧与尺侧 图1-19 上肢(二)――背侧与桡侧 图1-20 下肢(一)――前侧与外侧 图1-21 下肢(二)――后侧与内侧 第二部分 十四经脉与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1 手太阴肺经循行示意图 图2-2 手太阴肺经(L)经穴图 表2-1 手太阴肺经(L)经穴表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3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示意图 图2-4 手阳明大肠经(LI)经穴图 表2-2 手阳明大肠经(LI)经穴表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5 足阳明胃经循行示意图 图2-6 足阳明胃经(S)经穴图(一) 图2-7 足阳明胃经(S)经穴图(二) 表2-3 足阳明胃经(S)经穴表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8 足太阴脾经循行示意图 图2-9 足太阴脾经(Sp)经穴图(一) 图2-10 足太阴脾经(Sp)经穴图(二) 表2-4 足太阴脾经(Sp)经穴表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11 手少阴心经循行示意图 图2-12 手少阴心经(H)经穴图 表2-5 手少阴心经(H)经穴表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13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示意图 图2-14 手太阳小肠经(SI)经穴图 表2-6 手太阳小肠经(SI)经穴表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15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示意图 图2-16 足太阳膀胱经(B)经穴图(一) 图2-17 足太阳膀胱经(B)经穴图(二) 表2-7 足太阳膀胱经(B)经穴表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18 足少阴肾经循行示意图 图2-19 足少阴肾经(K)经穴图(一) 图2-20 足少阴肾经(K)经穴图(二) 表2-8 足少阴肾经(K)经穴表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21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示意图 图2-22 手厥阴心包经(P)经穴图 表2-9 手厥阴心包经(P)经穴表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23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示意图 图2-24 手少阳三焦经(TE)经穴图 表2-10 手少阳三焦经(TE)经穴表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25 足少阳胆经循行示意图 图2-26 足少阳胆经(G)经穴图(一) 图2-27 足少阳胆经(G)经穴图(二) 表2-11 足少阳胆经(G)经穴表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28 足厥阴肝经循行示意图 图2-29 足厥阴肝经(Liv)经穴图 表2-12 足厥阴肝经(Liv)经穴表 十三、任脉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30 任脉循行示意图 图2-31 任脉(CV)经穴图 表2-13 任脉(CV)经穴表 十四、督脉循行分布及其病候 图2-32 督脉循行示意图 图2-33 督脉(GV)经穴图 表2-14 督脉(GV)经穴表 附1:特定穴表 表2-15 五(本)输穴表 表2-16 俞募络郄穴表 表2-17 八会穴表 表2-18 六府下合穴表 表2-19 八脉交会八穴表 表2-20 十四经经脉交会腧穴表 附2:毫针针刺手法表 表2-21行气法表 表2-22基本补泻法表 表2-23综合手法表 第三部分 经外奇穴 一、头面颈项部奇穴 图3-1 头面颈项部奇穴图(一) 图3-2 头面颈项部奇穴图(二) 表3-1 头面颈项部奇穴表(计四十八穴) 二、胸腹部奇穴 图3-3 胸腹部奇穴图(一) 图3-4 胸腹部奇穴图(二) 图3-5 胸腹部奇穴图(三) 图3-6 胸腹部奇穴图(四) 表3-2 胸腹部奇穴表(计六十穴) 三、腰背部奇穴 图3-7 腰背部奇穴图(一) 图3-8 腰背部奇穴图(二) 图3-9 腰背部奇穴图(三) 图3-10 腰背部奇穴图(四) 表3-3 腰背部奇穴表(计五十四穴) 四、上肢部奇穴 图3-11 上肢部奇穴图(一) 图3-12 上肢部奇穴图(二) 图3-13 上肢部奇穴图(三) 图3-14 上肢部奇穴图(四) 表3-4 上肢部奇穴表(计五十五穴) 五、下肢部奇穴 图3-15 下肢部奇穴图(一) 图3-16 下肢部奇穴图(二) 图3-17 下肢部奇穴图(三) 图3-18 下肢部奇穴图(四) 表3-5 下肢部奇穴表(计四十五穴) 第四部分 头针、耳针、面针、鼻针疗法 一、头针疗法刺激区 图4-1 头针疗法刺激区图 表4-1 头针疗法刺激区表 表4-2 头针疗法施术表 二、耳针疗法刺激点 图4-2 耳针疗法刺激点图 表4-3 耳针疗法刺激点表 表4-4 耳针疗法施术表 三、面针疗法刺激点 图4-3 面针疗法刺激点图 表4-5 面针疗法刺激点表 表4-6 面针疗法施术表 四、鼻针疗法刺激点 图4-4 鼻针疗法刺激点图 表4-7 鼻针疗法刺激点表(一) 表4-8 鼻针疗法刺激点表(二) 表4-9 鼻针疗法刺激点表(三) 表4-10 鼻针疗法施术表 第五部分 挑针疗法和陶针疗法 一、挑针疗法刺激点 图5-1 挑针疗法头面部刺激点图 表5-1 挑针疗法头面部刺激点表 图5-2 挑针疗法胸腹部刺激点图 表5-2 挑针疗法胸腹部刺激点表 图5-3 挑针疗法腰背部刺激点图 表5-3 挑针疗法腰背部刺激点表 图5-4 挑针疗法上肢部刺激点图 表5-4 挑针疗法上肢部刺激点表 图5-5 挑针疗法下肢部刺激点图 表5-5 挑针疗法下肢部刺激点表 表5-6 挑针疗法施术表 二、陶针疗法刺激部位 图5-6 陶针疗法头面部刺激部位图 表5-7 陶针疗法头面部刺激部位表 图5-7 陶针疗法胸腹部刺激部位图 表5-8 陶针疗法胸腹部刺激部位表 图5-8 陶针疗法腰背部刺激部位图 表5-9 陶针疗法腰背部刺激部位表 图5-9 陶针疗法上肢部刺激部位图 表5-10 陶针疗法上肢部刺激部位表 图5-10 陶针疗法下肢部刺激部位图 表5-11 陶针疗法下肢部刺激部位表 表5-12 陶针疗法施术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