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 作者:李明松,朱维铭,陈白莉主编 李初俊,周智洋,叶子茵,陈烨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内容提要 李明松、朱维铭、陈白莉编写的《克罗恩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精)》基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内镜学、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对CD的诊断、鉴别诊断、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和营养治疗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同时,对CD及其治疗与生育和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对儿童CD的特点及CD的预后、随访和肠道癌变及监测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提高C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书由来自我国大型IBD诊疗中心的中青年骨干执笔,文字简明扼要,配有作者们近年收集和整理的大量典型的消化内镜、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图片,从基础到临床所涉及的各个角度和层面,全面展示了CD的面貌和特点,不仅为C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C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本书不仅可供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胃肠外科、儿科、营养科、病理科及影像科医师阅读,而且还是对CD科研感兴趣的临床医师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此外,本书对CD患者及其家属也是有益的。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发达国家cD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cD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中国cD的流行病学 第三章 病因学 第一节 易感基因 第二节 环境因素 第三节 肠道微生态 第四节 肠道黏膜免疫 第四章 病理学 第一节 内镜下活检标本 第二节 手术切除标本 第三节 异型增生与癌变 第四节 其他部位cD的特点 第五节 未定类结肠炎和未分类IBD 第六节 IBD病理报告模式 第五章 内镜学 第一节 结肠镜 第二节 小肠镜 第三节 胃镜 第四节 胶囊内镜 第五节 超声内镜 第六章 影像学 第一节 cD影像学检查概述 第二节 放射辐射问题 第三节 影像学在cD中的诊断价值 第四节 影像学评估cD疗效 第五节 肛周病变及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评估 第六节 cD肝和胆道病变评估 第七节 影像学在cD急症中的应用 第八节 影像学在cD其他特殊情况的应用 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液学检查 第二节 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 排泄物检查 第八章 临床表现 第一节 消化道表现 第二节 全身表现 第三节 肠外表现 第四节 并发症 第五节 辅助检查 第九章 诊断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诊断要点 第三节 诊断流程 第四节 疾病评估 第十章 鉴别诊断 第一节 肠结核 第二节 肠道淋巴瘤 第三节 肠型白塞病 第四节 uc 第五节 感染性肠炎 第六节 缺血性结肠炎 第七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八节 其他疾病 第十一章 内科治疗 第一节 一般治疗 第二节 营养治疗 第三节 药物及其他内科治疗 第四节 诱导缓解治疗 第五节 维持缓解治疗 第六节 肠外表现的治疗 第七节 难治性CD的治疗 第八节 并发症的治疗 第九节 治疗后随访 第十二章 内镜治疗 第一节 扩张术 第二节 高频电切割术 第三节 高频电切除术 第四节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第十三章 外科治疗 第一节 CD的围手术期处理 第二节 手术治疗 第十四章 术后处理 第一节 术后复发 第二节 术后复发的预防 第三节 术后复发的治疗 第十五章 机会性感染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第十六章 儿童特点 第一节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 内镜检查 第五节 组织病理学检查 第六节 鉴别诊断 第七节 治疗 第十七章 生育 第一节 CD与生殖能力 第二节 CD与妊娠 第三节 妊娠期CD的诊断 第四节 妊娠期CD的治疗 第五节 CD与哺乳 第六节 特殊情况 第十八章 癌变 第一节 癌变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筛查与监测 第三节 结肠镜检查 第四节 异型增生及内镜下治疗 第五节 化学预防 第六节 预后 第十九章 生活质量 第一节 日常饮食 第二节 日常活动 第三节 心理健康 第四节 资料 第五节 有效沟通 第六节 优化管理 附:2014CD肛瘘分类、诊断及治疗的全球共识 分类及评分 诊断与随访 治疗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