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临床心电图学 第二版 上卷 原名《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 作者:卢喜烈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301临床心电图学(套装上下册)(第2版)》分142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心电图的发生机制、临床各种疾病和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内容深入浅出、言简意骸且新颖、丰富,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此书不仅适合心脏内外科、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医生参考,而且可作为广大实习医师、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及社区医师提高的必备大型工具书。 目录 上卷 第1章 心电图的命名 第2章 心脏解剖 概述 胸部体表标志与标志线 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脏的位置 心脏的外形 心脏的房室腔 心脏的瓣膜 心壁的构造 心脏的度量
第3章 心肌细胞类型 P细胞 过渡细胞 浦肯野细胞 收缩细胞 M细胞
第4章心脏自律传导系统及其血供 心脏自律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脏传导系统的形态构造 心脏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
第5章 心脏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第6章 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第7章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应激性) 不应期 传导性
第8章 除极波与复极波的形成 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 探查电极位置对波形的影响 容积导电的概念 P波的形成 QRS波群的形成 T波的形成 心室复极差力
第9章 两次投影 心向量概念 空间立体P-QRs-T环的产生机制 平面心向量图的产生机制 平面心向量图的形成一立体P-QRs-T环的第一次投影 心电图的产生机制——立体向量图的两次投影
第10章 心电图机 心电描记的基本原理 心电图机的主要组成及功能 心电图机的分类 心电图机性能指标 心电图机的安全性 心电图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 新型数字化电路心电图机参数 数字化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 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第11章 12导联心电图的原理和技术 标准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胸壁导联 Bailey六轴系统 胸壁导联系统 矫正后的导联 不常用的导联 F导联系统
第12章 心电图描记与测量技术 心电图描记技术 心电图工作常规 心电图测量技术
第13章 心电轴与心脏钟向转位 心电轴 心电的钟向转位 心电位 第14章心电图报告分类 心电图报告原则和内容 正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第15章 正常心电图 P渡 Ta波 PR间期 PR段 QRS波群 J点 PJ间期 sT段 T波 QT间期 QT间期离散度 OTC J-T间朋 U波
第16章 正常范围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P波切迹 短PR间期 隔性q波 QRS低电压 心脏钟向转位 胸导联QRS高电压 室上嵴形 局限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持续性幼年型T波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T波偏低
第17章 可疑心电图 第18章 异常心电图 各波、段及间期异常 心律失常 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
第19章 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左心房肥大
第20章 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与左室扩大 双侧心室肥大
第21章 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特征 变异型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 慢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X综合性
第22章 心肌梗死 第23章 高血压 第24章 心肌病 第25章 肺栓塞 第26章 风湿性心脏辨膜病 第27章 心包炎 第28章 心肌炎 第29章 右位心 第30章 房间隔缺损 第31章 室间隔缺损 第32章 法洛四联症 第33章 动脉导管未闭 第34章 三尖瓣畸形 第35章 肺动脉疾病 第36章 主动脉瓣疾病 第37章 其他先心病 第38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39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40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41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42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43章 泌心尿系统疾病 第44章 小儿胎儿和老年心电图 第45章 电解质乱 第46章 药物与心电图 第47章 电交替 第48章 早期复极 第49章 心律失常总论 第50章 心电停搏 第51章 病窦综合征 第52章 正常窦性心律 第53章 窦性心律不齐 第54章 窦性心动过速 第55章 窦性心动过缓 第56章 过缓的房性逸搏与房性心动过缓 第57章 过缓的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心动过缓 第58章 过缓的室性逸搏与室性心动过缓 第59章 房性逸搏与房性心律 第60章 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心律 第62章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与加速的房性心律 第63章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与加加速的交界性心律 第64章 加速的室性逸搏与加速的室性心律 第65章 窦性期前收缩 第66章 房性期前收缩 第67章 交界性前收缩 第68章 室性期前收缩 第69章 房性心动过速 第70章 室性心动过速 第71章 室性心动过速 第72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