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思维模型 作者:王蓁蓁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不断向前推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沿。美国和欧盟已经启动脑科学和类脑工程项目,我国也在筹划全面启动脑科学计划,“类脑计算”如今成为热门话题。在此大背景下,《认知行为思维模型》从人类科学认知行为中的思维现象出发,深入研究人类潜意识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和意识思维的关系。《认知行为思维模型》共五篇,覆盖面较广,其中提出来的潜意识理论及其思维模型,使得《认知行为思维模型》成为一部较完整的涉及思维现象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著作。《认知行为思维模型》可供从事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的高年级学生、硕博研究生参考。《认知行为思维模型》富有新意,还有不少关于科学认知的论述,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对其他学科的学生也不失为一本有益的读物。 目录 目录 第1篇 潜意识基础理论 第1章 达尔文过程与潜意识的形成 3 第2章 潜意识的特征 7 第3章 潜意识的层次结构 16 3.1 潜意识的深层次结构 16 3.2 潜意识的浅层次结构 18 第4章 应用:序列效应背后 基础原理 25 4.1 序列效应现象简述 25 4.2 M论文主要内容概述 26 4.3 序列效应背后机理 35 4.3.1 潜意识和意识;模型的作用 35 4.3.2 抽象和具体;分解和综合 38 4.3.3 认知行为思维模型示例 39 第5章 潜意识研究途径 42 第6章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性 50 第2篇 潜意识思维模型 第7章 潜意识研究模型方法 适当性讨论 55 第8章 潜意识思维模糊性理论 模型 58 8.1 模糊性原理概述 58 8.2 概念、关系的形成及其演化 60 8.2.1 概念表示 60 8.2.2 概念的形成 60 8.2.3 关系表示 61 8.2.4 关系的形成 62 8.2.5 概念演化 62 8.2.6 关系的演化 65 8.3 原因、结果和因果关联 65 8.3.1 概念和关系的联合演化 65 8.3.2 潜意识中因果思维模型 66 8.4 朴素定性推理 72 8.4.1 可能性推理 72 8.4.2 语言变量 73 8.4.3 近似推理 74 8.5 结论和展望 77 第9章 潜意识决策思维和发散思维 模型 79 9.1 决策思维和发散思维概述 79 9.2 经典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81 9.2.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81 9.2.2 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 过程POMDP 82 9.3 潜意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83 9.3.1 潜意识决策思维定性描述 83 9.3.2 潜意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模型 84 9.3.3 与常规MDP、POMDP的 关系 85 9.4 策略的求法 86 9.4.1 迭代算法 86 9.4.2 近似算法 87 9.5 测度值马尔可夫理论模型 89 9.5.1 导言 89 9.5.2 状态Polish空间 90 9.5.3 状态空间上的有限测度空间 91 9.5.4 测度值分枝过程 92 9.5.5 定性分析 93 9.5.6 测度值分枝马尔可夫过程 新观点 93 9.6 结论和展望 94 第10章 潜意识灵感思维模型 96 10.1 灵感思维概述 96 10.2 基础空间模型 97 10.2.1 导言 97 10.2.2 基础空间——广义马尔可夫 决策过程 97 10.3 Brown蛇测度值马尔可夫思维 过程模型 100 10.3.1 半直线上反射Brown 运动 100 10.3.2 基础空间上马尔可夫 思维过程 101 10.3.3 Brown蛇 101 10.3.4 灵感和Brown蛇测度值 过程 102 10.3.5 进一步意识思维规划 104 10.3.6 小结:BSMMDP与 人类思维习惯 105 10.4 应用实例 105 10.4.1 常规MDP是一个特例 105 10.4.2 不可观察MDP策略 近似解法 106 10.5 结论和展望 107 第11章 潜意识中经验可计算成分 形成模型及其在软件测试 工作中的应用 108 11.1 实践与潜意识中经验可计算 成分的形成概述 108 11.2 可计算性经验形成过程 109 11.2.1 程序 109 11.2.2 实践集 111 11.2.3 后验分布 111 11.2.4 可加性 114 11.2.5 多轮训练算法 115 11.3 模型在软件测试领域上的应用 116 11.3.1 随机模糊软件测试算法 116 11.3.2 一个简单实例 120 11.4 结论和展望 121 第12章 潜意识偏好模型 122 12.1 潜意识中偏好关系概述 122 12.2 基本概念 123 12.3 基本理论 124 12.4 潜意识偏好模型 127 12.5 例题 131 12.6 结束语 135 第3篇 人类社会行为中的潜意识形成理论及其模型 第13章 人类社会潜意识的形成机理 以及科学潜意识的形成过程 139 13.1 人类社会潜意识形成机理及其 特征 139 13.2 人类社会科学潜意识形成过程 ([34] pp.121-174) 140 第14章 人类现代科学(潜)意识 结构形成的仿真模型 147 14.1 仿真模型概述 147 14.2 现代科学(潜)意识结构形成 仿真模型 150 第15章 应用:动态—概率粒子群 协同算法 157 15.1 定性分析 158 15.2 粒子结构的概率演化 159 15.3 结论与展望 163 第4篇 人类社会现象中意识和潜意识综合思维模型示例 第16章 人类意识思维和潜意识 思维相悖性现象 169 16.1 概述 169 16.2 人类科学思维中的相悖性现象 169 16.3 人类社会思维中相悖性现象 177 第17章 应用实例I:偏好超滤 模型 192 17.1 背景 192 17.2 预备知识 193 17.3 偏好超滤模型的一般理论 194 17.3.1 超滤模型 194 17.3.2 超滤的统计确定 196 17.4 偏好的标准模型 197 17.4.1 超幂RI 197 17.4.2 偏好的超滤模型 197 17.4.3 超滤的标准确定 198 17.4.4 偏好的“法定” 199 17.5 实例 201 17.6 小结 203 第18章 应用实例II:双马尔可夫 决策过程联合模型 204 18.1 背景 205 18.2 联合模型的一般结构 206 18.2.1 两个空间 206 18.2.2 两个层次 207 18.2.3 总结:联合运动的 半马尔可夫性 208 18.3 联合模型的两种特殊类型 209 18.3.1 逻辑型 209 18.3.2 目标型 210 18.4 策略的求法 211 18.5 实例 212 18.6 小结 216 第5篇 总论:人类在科学认识上的思维方式及其模型 第19章 人类在科学认识上的 思维方式 219 第20章 上升到高度抽象思维方式的 一个人工智能实例 238 20.1 基本知识 240 20.1.1 基础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40 20.1.2 逻辑马尔可夫决策 过程[99,100] 241 20.1.3 条件期望和正则条件 概率[129] 241 20.2 基础概率空间和逻辑概率空间 242 20.2.1 基础概率空间 242 20.2.2 逻辑概率空间 243 20.2.3 两个空间之间的关系 243 20.3 条件数学期望和正则条件概率 244 20.3.1 条件数学期望 244 20.3.2 逻辑马尔可夫决策 过程的语义 244 20.3.3 正则条件概率 246 20.4 实例 248 第21章 人类科学思维方式初步 构建框架 253 21.1 知识空间形式化[36] 254 21.2 潜意识空间形式化 255 21.3 直觉空间的形式化——即直觉算法 260 结束语 264 参考文献 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