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 基础护理学 作者:朱闻溪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护理学》教材的使用对象为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专科层次的在职学生。因此,编写本教材的宗旨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在整体护理的观念下,结合适应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必要的护理理论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培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材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在编写中重点强化3个基本思想:一是注重打牢基础,将护理专业必须掌握的“三基”知识依然列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并予以充实;二是拓宽知识面,强化学科人文精神,有机融入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力求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三是强化能力培养,及时引入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因为本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在职学生,因此有关护理学的发展史、医院卫生体系等内容并未纳入教材中,但将护理伦理和法律、健康教育等能反映新世纪护理发展前沿的知识进行引入。 目录 第一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 一、人/2 二、健康/3 三、环境/6 四、护理/6 五、4个基本概念的关系/8 第二节 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8 一、护理学的任务/8 二、护理学的范畴/8 第三节 护理工作方式/10 第二章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13 第一节 系统理论/14 一、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14 二、系统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15 第二节 需要理论/16 一、需要层次理论/16 二、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18 三、患者的基本需要/18 四、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19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19 一、基本概念/20 二、压力学说/21 三、压力的防卫/22 四、压力的适应/23 五、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24 第四节 护理理论/25 一、奥瑞姆的自护理论/25 二、罗伊的适应模式/26 三、纽曼的系统模式/27 第三章 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30 第一节 整体护理/31 一、整体护理的概念/31 二、整体护理的发展背景/31 三、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32 四、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33 第二节 护理程序/33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理论基础/33 二、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35 第四章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52 第一节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53 一、概述/53 二、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53 三、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54 四、护理伦理守则/55 五、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处理/55 第二节 护理实践中的法律/56 一、概述/56 二、护理行为的法律限定/58 三、护理实践中的法律责任/59 第三节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60 一、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61 二、护理专业领域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63 第四节 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与处理/64 一、医疗事故/64 二、护理差错/64 第五章 健康教育/67 第一节 概述/68 一、基本概念/68 二、健康教育的发展史/68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69 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70 五、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70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影响因素/71 一、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71 二、健康教育的内容/72 三、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73 第三节 健康教育的程序和方法/74 一、健康教育的程序/74 二、健康教育的方法/76 第六章 环境/79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80 一、环境的概念/80 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80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82 第二节 医院环境/82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82 二、医院的社会环境/84 第三节 患者的安全环境/85 一、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85 二、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86 第七章 入院和出院护理/89 第一节 人院护理/90 一、入院程序/90 二、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90 三、分级护理/91 四、患者床单位的准备/91 第二节 出院护理/97 一、出院方式/97 二、出院护理/97 第三节 搬运及运送患者的技术/98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98 二、轮椅运送术/99 三、平车运送术/100 第八章 舒适/105 第一节 概述/106 一、概念/106 二、不舒适的原因/107 三、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107 第二节 卧位与舒适/108 一、卧位的分类/108 二、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108 三、常用卧位/109 四、变换卧位术/112 五、保护具的应用/115 第三节 清洁与舒适/118 一、口腔护理/118 二、头发护理/121 三、皮肤护理/125 四、会阴部的护理/131 五、晨晚间护理/133 第四节 疼痛患者的护理/133 一、疼痛的概念/133 二、疼痛的机制/134 三、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35 四、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136 五、疼痛患者的护理/137 第九章 休息与活动/143 第一节 休息/144 一、休息的意义/144 二、休息的条件/144 三、睡眠/145 第二节 活动/150 一、活动的意义/150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151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151 四、满足患者活动需要的护理/153 五、压疮的预防和护理/156 第十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64 第一节 医院感染/165 一、医院感染的有关概念/165 二、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66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66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167 一、概念/167 二、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167 三、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法/171 第三节 无菌技术/174 一、概念/174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75 三、无茵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75 第四节 隔离/181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181 二、隔离原则/182 三、隔离的种类及措施/182 四、隔离技术/184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92 第一节 体温/193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193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195 三、测量体温的技术/200 四、冷热疗法的应用/203 第二节 脉搏/214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214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215 三、测量脉搏的技术/216 第三节 血压/218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218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220 三、测量血压的技术/221 第四节 呼吸/224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224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226 三、测量呼吸的技术/228 四、改善呼吸功能的技术/228 五、痰及咽拭子标本采集术/237 第十二章 饮食与营养/244 第一节 饮食与健康/245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245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47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248 第二节 医院饮食/248 一、基本饮食/248 二、治疗饮食/249 三、试验饮食/250 第三节 营养状况的评估/251 一、影响因素的评估/25l 二、饮食状况的评估/252 三、身体状况的评估/252 四、辅助检查的评估/253 第四节 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254 一、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254 二、患者进食前的护理/254 三、患者进食时的护理/255 四、患者进食后的护理/255 第五节 特殊饮食护理/256 一、管饲饮食/256 二、要素饮食/259 三、胃肠外营养/260 第十三章 排泄/263 第一节 排便的护理/264 一、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264 二、排便的评估/264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266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268 第二节 排尿的护理/275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275 二、排尿的评估/276 三、排尿异常的护理/279 四、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280 第十四章 给药/291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292 一、病区药物管理/292 二、给药原则/293 三、给药的途径/294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间隔/294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95 第二节 口服给药术/297 一、目的/297 二、用物/297 三、实施/297 第三节 注射术/299 一、注射原则/299 二、注射用物/300 三、药液吸取术/302 四、常用注射术/303 第四节 其他给药术/316 一、吸入术/316 二、滴入术/319 三、栓剂给药术/321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322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322 二、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325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326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326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327 六、碘过敏试验/328 第十五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333 第一节 静脉输液/334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334 二、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334 三、临床输液原则/335 四、常用输液部位/336 五、常用静脉输液术/336 六、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345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345 八、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346 九、输液微粒污染/348 十、输液泵的应用/348 第二节 静脉输血/350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350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351 三、静脉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52 四、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352 五、静脉输血的方法|/354 六、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356 七、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357 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364 第一节 病情观察/365 一、病情观察的定义及意义/365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365 三、病情观察的内容/365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369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抢救准备/369 二、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371 第三节 常用抢救技术/372 一、基础生命支持技术/372 二、洗胃术/378 三、人工呼吸器/383 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387 第一节 临终护理概述/388 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388 二、死亡的标准/388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389 第二节 临终关怀/390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和意义/391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392 三、临终关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93 四、临终关怀的特点与基本原则/394 五、临终关怀的理念和组织形式/394 六、临终关怀与传统治疗的差异/395 七、临终关怀活动的标准/396 第三节 临终患者的护理/396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396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397 三、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398 第四节 临终患者家属及居丧期家属的护理/401 一、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401 二、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402 三、丧亲者的心理反应/402 四、丧亲者居丧期的护理/403 第五节 尸体护理/404 一、目的/404 二、用物/404 三、实施/404 第十八章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407 第一节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及管理要求/408 一、记录的重要意义/408 二、记录要求/408 三、管理要求/409 四、病案的排列顺序/409 第二节 护理文件的书写/410 一、体温单/410 二、医嘱单/412 三、出入液量记录单/413 四、特别护理记录单/414 五、病室报告/415 六、护理病历/415 参考答案/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