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赖氏脉案 作者: (清)赖元福著 毕丽娟校注 出版时间: 2015年版 丛编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内容简介 《赖氏脉案》,又名《碧云精舍医案》。分上、下两卷,上卷载医案90则,下卷载医案113则,所录医案系赖元福平索应诊脉案纪实,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皮肤科等。每案均记录脉症、立法、处方,用药剂量齐全。 目录 上卷 一、腹痛下痢 二、腹膨脘胀 三、舌裂疳腐 四、产后咳呛纳呆 五、发热足肿 六、寒热脘满 七、脘痛胀满 八、脘腹胀痛 九、腹痛便结 一○、湿邪蕴热 一一、痛经下痢 一二、腹胀便溏 一三、肠风便溏 一四、腹痛腹泻 一五、肿胀气逆 一六、脘胀腹痞 一七、咳逆吐红 一八、咳逆吐红 一九、腹满便溏 二○、寒热脘痞 二一、咳呛吐红 二二、咳逆吐红 二三、咳喘痰黏 二四、咳呛下痢 二五、脘胀结痞 二六、咳呛痰沫 二七、咳逆喑哑 二八、肾不纳气 二九、咳逆胁痛 三○、疟母攻痛 三一、咳逆吐红 三二、咳喘腹痛 三三、咳呛痰黏 三四、咳逆便泄 三五、脘胀便溏 三六、气喘痰黏 三七、阴疟脘胀 三八、阴疟腹膨 三九、寒热往来 四○、疟母肿胀 四一、疟后腹膨 四二、脘满纳呆 四三、淋浊经久 四四、赤淋日久 四五、脘胀结痞 四六、咳逆痰沫 四七、脘满气虚 四八、中搭手 四九、身热谵语 五○、流注溃脓 五一、伏饮呕逆 五二、淋浊 五三、股阴毒 五四、脐痈溃脓 五五、腹痛带下 五六、腰疽溃脓 五七、狐疝坠痛 五八、热后余邪未清 五九、历节酸痛 六○、哮喘咳呛 六一、咳逆失音 六二、腹满囊肿 六三、腹痛血痢 六四、脘胀结痞 六五、病后气阴两亏 六六、行痹冲疝 六七、里热骨蒸 六八、暑湿伤气 六九、盗汗脘满 七○、脘腹膜胀 七一、阴疟后 七二、少腹硬痛 七三、腹痛下痢 七四、触秽身热 七五、咳呛气逆 七六、咳呛舌糜 七七、暑热吐泻 七八、肝郁咳呛 七九、胸胁隐痛 八○、寒热湿阻 八一、咳呛气逆 八二、咳呛痰血 八三、肺痿吐血 八四、盗汗足痛 八五、胁腹疼痛 八六、肺痿痰脓 八七、咳呛呕痰 八八、咳呛吐红 八九、腹痛腰酸 九○、咳逆失音 下卷 一、吐血愈后 二、寒热如疟 三、疮后余症 四、肝积 五、咳喘 六、肝脾不和 七、浊痰阻肺 八、咳呛胁痛 九、里热盗汗 一○、肝脾不和 一一、疟后余症 一二、形瘦腹膨 一三、中气亏虚 一四、肝脾不和 一五、痿症 一六、肝脾不和 一七、寒热吐泻 一八、疟母攻痛 一九、腹痛肠风 二○、腰痛肠风 二一、咳呛痰阻 二二、脾失输运 二三、腰酸足萎 二四、麻风肌麻 二五、虚怯 二六、痫厥 二七、湿热中阻 二八、肠风腹痛 二九、咳呛 三○、肝脾失统 三一、肠风便血 三二、狐疝 三三、淋浊溺赤 三四、热痞鸡盲 三五、腹满痛盗汗 三六、痢疾 三七、潮热咳呛 三八、久痢 三九、腹满咳呛 四○、肝郁肺肾气冲 四一、大汗四逆 四二、淋浊 四三、阴疟 四四、偏头风 四五、痈 四六、肺痈 四七、咳呛吐红 四八、烂皮疔 四九、盗汗咳呛 五○、肝阳射肺 五一、暑湿中阻 五二、疹痥 五三、咳呛胁痛 五四、咳呛痰黏 五五、寒邪挟湿中阻 五六、寒热复作 五七、疟后湿邪中阻 五八、病后余邪未楚 五九、痃疟 六○、产后咳喘 六一、子宫下坠 六二、疟后湿阻 六三、湿邪伤气 六四、疟母攻动 六五、腹满足肿 六六、中虚挟湿 六七、便溏足肿 六八、咳呛吐红 六九、腹满下痢 七○、中虚失运 七一、腹痛血痢 七二、腹满结痞 七三、腹胀结痞 七四、咳呛吐红 七五、气郁化火烁金 七六、中脘积痞 七七、肝脾不和 七八、肝脾不和 七九、泄泻 八○、腹痛泄泻 八一、失血吐泻 八二、咳嗽心悸 八三、病后湿阻 八四、湿阻肝脾不和 八五、腹满纳呆 八六、气虚挟湿 八七、咳呛心悸 八八、咳呛吐红 八九、湿邪中焦 九○、腹膨足肿 九一、脘闷呕吐 九二、胃失和降 九三、腹膨结痞 九四、白痦 九五、血虚风动 络脉失养 九六、中气内亏 九七、肝脾不和 九八、月事先期 九九、咳呛 一○○、疳积 一○一、肝脾不和 一○二、血风疮 一○三、便溏脘痛 一○四、顽皮风 一○五、怀孕腹满 一○六、病久下痢 一○七、单疟 一○八、滑精 一○九、偏产恶露 一一○、寒热往来 一一一、下痢 一一二、咳呛喘逆 一一三、目赤足酸 附录 《青浦县续志》(张仁静修钱崇威并纂)卷十八·人物四·艺术传 又卷二十一·艺文上书目 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艺术》 巢念修志 手书门诊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