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出版时间:2010 丛编项: 财新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胡舒立在混沌的中国媒体市场中为有理想的新闻人树立了专业主义的标杆。——《南方人物周刊》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 政经风云 告别“红色资本家”/002 市场中的阳光/004 行政体制、机构设置和政治体制改革/006 金融改革不容迟疑/008 选择“好的市场经济”/010 事业单位改革的“破”与“立”/012 改革的成本和不改革的成本/014 全方位改革的意味/016 “两会之春”与改革之路/018 理解“解放思想”/020 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023 中国在历史性临界期/025 勿忘改革之由/028 借鉴印度改革/030 “大部门制”的政改意蕴/033 “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036 实事求是地对待民营企业/038 民间金融、政府信用和道德风险/040 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042 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044 “官商勾结”和民营经济/046 对腐败现象要有经济学思考/048 从马招德到马德:“卖官链”经济分析/050 胡锦涛“七一”讲话之重心/052 反腐全球化/054 “情妇”进入司法解释的意味/056 抗击SARS以防为主,不搞“内紧外松”/058 疫情消息不宜“出口转内销”/060 环保事件是全局性大事件/062 特大雪灾呼唤“气候觉醒”/064 奥运火炬、家乐福与汉藏团结/067 多难兴邦与制度建设/069 把握好“警而不惊”的分寸/072 群体性事件求解/075 怎样与工人对话/078 第二章 法治天平 修宪重在正名/082 反垄断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084 报道权、批评权与公司名誉权/086 “周正毅案”应有透明度/088 “大姚审计”发出改革预警/090 政府信息公开法治化势在必然/092 采访权、知情权和人身权/094 “毒奶粉事件”:政府该做的和不该做的/096 从“扁案”看法治/099 预算透明:“阳光财政”一束光/102 绿坝与滤霸,公权力与社会权利/104 第三章 民生情怀 现有户籍改革只是有限的进步/108 改革权衡与弱势群体利益/110 改革:市场化与就业机会/112 “祝均一案”警示社保转轨风险/114 社保改革的真正难点/116 “三农”首重民生/119 谨防医保改革刮“共产风”/121 医改需要“人和”/123 务实看医改/125 勿忘“住的呼唤”/128 也看“房地产新政”/130 房价猛涨与政府缺位、错位及越位/132 “房地产新政”方略需调整/135 第四章 经济大势 要什么样的8%/138 检讨增值税/140 行政性调控须淡出 市场化调控当跟进/142 统计数据误差的制度反思/144 调控应治本/146 税收再创纪录之后/148 过热、价格与改革/151 莫让“回暖”遮望眼/153 绸缪刺激政策的退出机制/156 第五章 产业观潮 新浪们为什么搭不上NASDAQ快车/160 3G选择:技术最优还是制度最优/162 棉花放开、粮食放开与农业自由化/164 问责中石油/166 中航油:重组还是破产/169 阜新矿难再逼煤矿改革/171 电力改革的推进、渐进及其引申义/173 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可迟疑/175 自主创新的土壤是什么/177 医治“石油瘾”的选择/179 “国标大考”考什么/182 面向4G的3G反思/184 第六章 金融激流 勿忘君安教训/188 对二板市场的期待与担忧/190 正视机构投资者缺陷/192 金融资产管理、银监会与深层次改革/194 辨识“全流通”新说法/196 “中小企业板块”遗憾的背后/198 透明度是重振证券业之本/200 以对内开放回应外资撤离/202 创业板的错位与复位/205 批评权、知情权,还有“新基金”使命/207 事实胜于雄辩 是非终有分明/209 “亿安科技案”还没有完/211 银广夏停牌的下一步当是彻底查处/213 安然、银广夏和证券市场监管/215 “格拉索薪酬事件”之关联/217 王小石、证监会和监管腐败/219 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应首去“官本位”/221 管理流动性过剩之道/223 次贷风暴之鉴/225 热钱之忧/228 此救“房”不是彼救“房”/231 缘木岂能求鱼/234 全球科技股灾之于中国的三个警示/236 吕梁的贡献/239 反思银广夏“造假工程”/242 吕梁究竟在哪里/244 市场理性拒绝人为“平准”/246 真有千亿资金该干什么/248 如何平息市场的非理性亢奋/250 何必讳言“不救市”/252 “流动性亢奋”之忧/255 “套钱”之心不可太切/257 不以上市迟早论英雄/259 勿忘“窗口”教训/262 承认资本的权力/264 大型国企应当先做“私募手术”再上市集资/266 银行贷款问责不“为IPO讳”/268 银行改革与上市,哪个该有时间表/270 中国银行IPO凯旋之后/272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275 外汇储备注资银行的两刃/278 “人民币解冻”的意义/280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以何为先/282 人民币汇率该不该贬/284 第七章 纵目全球 “WTO冲刺”的含义/288 开放须双向/290 “雪拥蓝关”之时/292 诉诸“激进改革”/294 恐怖袭击、WTO与经济全球化/297 理解“入世”承诺不可刻舟求剑/299 证券业开放与WTO承诺底线/301 WTO五年/303 金融开放可再进一步/306 对中美关系不必太过悲观/308 日本货、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310 胡布峰会的意义/312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314 走出国际关系的“资源陷阱”/317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飙升/320 测温“中国热”/322 反思优尼科收购案/324 国际定价权不可争而得/327 警惕“隐性贸易保护主义”/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