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作者:丹尼尔 贝尔著 出版时间: 2018.06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曾孕育各种类型的社会形态,本书首版问世之际,石油危机爆发,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盛行的管理资本主义盛极而衰。丹尼尔·贝尔认为一种与工业化社会不尽相同的社会形态正在露出端倪,于是撰写了这本以未来学形式呈现、同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系统分析能力的社会学经典之作。贝尔把自己对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预测看作是与卡尔·马克思的一场对话,是对《资本论》惊才绝艳的社会分析的承续、修正和发展。他以系统思考、趋势分析以及社会结构之中轴原理为工具,不但明确指出当时刚刚在美国露出萌芽的“服务业即将取代制造业”以及“对知识的汇编整理正消解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影响”两大趋势是“后工业社会”即将到来的前兆,更进一步详尽阐释、分析了它们将对三大社会结构中轴产生的影响。 目录 中文版序 1 1999 年版前言 技术轴心时代 8 1976 年版前言 67 1973 年版序 79 导 论 1 方法论补记 7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10 后工业社会思想史 30 本书计划 37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理论 43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50 后马克思主义:西方的对话 58 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74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80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93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99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107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115 工作部门和职业 121 后工业社会的几种劳工问题 134 教育与地位 134 黑 人 136 妇 女 137 非营利部门 138 “新”工人阶级 139 变革的限制 145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157 变化的速度 159 规模的变化 162 知识诸方面 165 定义“知识” 165 知识的计量 168 知识的分解 177 技术进步的计量 179 现代化和技术发展 179 经济进步的计量 180 对技术的预测 186 知识社会的结构 202 知识阶级诸方面 203 科学精英和大众 212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222 体制结构 232 资源分配 239 结论 251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模式和社会学化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255 新的批评 259 经济化模式 261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263 经济化模式的局限性 265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267 社会学化模式 269 种种规划 270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273 义务的平衡 274 公司的转折点 276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279 “公司”的含义 280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282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285 社会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算法 287 群体政治和个人领导 293 数字、互动与密度 298 扩散和规模变化 302 社会单元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304 公共与私人 306 社会结算系统 308 规划工具 312 社会指标是什么? 316 时代前景 319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321 范 式 323 时间机器 325 初现的年代 326 科技治国思想与观念 328 物支配人 331 军人支配物 334 由谁掌权? 337 政治角逐场 342 结语 未来的议程 347 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348 科学的未来 355 科学的精神气质 355 科学领域的政治 362 能者统治与平等 383 Ⅰ 取消学校教育 394 Ⅱ 重新界定平等 398 反对能者统治的情况 401 Ⅲ 卢梭和人类的虚荣 407 穆勒和代议制的逻辑 410 罗尔斯和公正 414 对能者统治重下定义 420 Ⅳ 公正的能者统治 425 匮乏的终结? 429 新的匮乏 439 文化与意识 448 作为仲裁者的政治 453 国际背景 455 结 论 459 出版后记 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