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其设备和网络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传输方式、主要指标和发展趋势,数据传输信道,数据通信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差错控制、多路复用和数据复接等技术,数据基带和频带传输,数据交换,数据通信协议,数据信号的同步,数据通信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网介绍。《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数据通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数据通信的概念(1) 1.1.1 消息、信息、数据和信号(1) 1.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4) 1.1.3 数据通信的特点(5) 1.1.4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5) 1.2 数据通信网与计算机网(6) 1.2.1 数据通信网(6) 1.2.2 计算机网(8) 1.2.3 联系与区别(8) 1.3 数据传输方式(8) 1.3.1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9) 1.3.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9) 1.3.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10) 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11) 1.4.1 传输速率(11) 1.4.2 差错率(12) 1.4.3 频带利用率(13) 1.4.4 可靠度(13) 1.5 数据通信的发展(13) 1.5.1 通信的简单回顾(13) 1.5.2 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14) 1.6 数据通信研究的主要内容(14) 本章小结(15) 思考与练习(15)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6) 2.1 传输信道概述(16) 2.1.1 信道的类型(16) 2.1.2 信道容量(17) 2.1.3 有线传输介质(18) 2.1.4 无线传输信道(21) 2.2 数据编码技术(24) 2.2.1 国际5号码(IA5码)(24) 2.2.2 EBCDIC码(26) 2.2.3 国际2号码(IA2码)(27) 2.2.4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27) 2.2.5 语音的数据编码(28) 2.3 数据压缩技术(29) 2.3.1 Lempel Ziv编码(30) 2.3.2 Huffman编码(31) 2.3.3 相关编码(32) 2.3.4 游程编码(33) 2.4 差错控制技术(34) 2.4.1 基本概念(34) 2.4.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35) 2.4.3 最小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的关系(35) 2.4.4 几种常用的检错码(37) 2.4.5 线性分组码(38) 2.4.6 循环码(41) 2.4.7 卷积码(43) 2.5 多路复用技术(44) 2.5.1 时分多路复用(TDM)(44) 2.5.2 频分多路复用(FDM)(45) 2.5.3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45) 2.5.4 码分多址复用(CDMA)(46) 2.5.5 波分复用(WDM)(46) 2.6 数字复接技术(46) 2.6.1 数字复接系统(47) 2.6.2 数字复接的方法(47) 2.6.3 准同步数字复接系列(PDH)(47) 2.6.4 同步数字系列(SDH)(48) 2.6.5 PDH与SDH的比较(48) 本章小结(49) 思考与练习(50) 第3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52) 3.1 概述(52) 3.1.1 常见基带数据信号波形(52) 3.1.2 对数据基带信号的要求(55) 3.1.3 基带信号的谱特性(55) 3.1.4 数据信号的传输(56) 3.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56) 3.2.1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56) 3.2.2 码间串扰的概念(57) 3.2.3 码间串扰的消除(58) 3.2.4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58) 3.3 基带数据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62) 3.3.1 均衡技术(62) 3.3.2 部分响应技术(62) 3.3.3 数据扰乱技术(64) 3.4 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65) 3.4.1 误码率的一般公式(65) 3.4.2 双极性信号的误码率(66) 3.4.3 单极性信号的误码率(67) 3.4.4 眼图(67) 3.5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67) 3.5.1 频带传输系统组成(67) 3.5.2 幅移键控(ASK)(68) 3.5.3 频移键控(FSK)(71) 3.5.4 相移键控(PSK)(76) 3.5.5 多进制数字调制(80) 3.5.6 正交幅度调制(QAM)(82) 3.5.7 幅度相位键控(APK)(84) 3.5.8 网格编码调制(TCM)(84) 3.6 频带传输系统的性能(85) 3.6.1 2ASK的性能(85) 3.6.2 2FSK的性能(86) 3.6.3 2PSK的性能(87) 3.6.4 性能比较(88) 本章小结(88) 思考与练习(89) 第4章 数据交换(91) 4.1 概述(91) 4.1.1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交换(91) 4.1.2 数据交换的实现(91) 4.2 电路交换方式(92) 4.2.1 电路交换原理(92) 4.2.2 电路交换机(93) 4.2.3 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缺点(95) 4.3 报文交换方式(95) 4.3.1 报文交换原理(95) 4.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96) 4.4 分组交换方式(97) 4.4.1 为什么提出分组交换方式(97) 4.4.2 分组的基本格式和长度选取(97) 4.4.3 分组交换原理(98) 4.4.4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99) 4.5 帧中继(100) 4.5.1 帧中继技术的提出(100) 4.5.2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100) 4.5.3 帧中继的特点(102) 4.6 ATM技术(102) 4.6.1 ATM的提出(102) 4.6.2 ATM基本原理(103) 4.6.3 ATM交换机(105) 4.6.4 ATM的特点(106) 4.6.5 ATM面临的问题及技术展望(106) 4.7 几种交换方式的比较(107) 本章小结(108) 思考与练习(109)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111) 5.1 通信协议和协议分层结构(111) 5.1.1 通信协议的一般概念(111) 5.1.2 通信协议的分层(112) 5.2 物理层协议(115) 5.2.1 基本概念(115) 5.2.2 CCITTV.2 4/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