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客车电动换气扇的产品型号及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客车用电动换气扇的生产和检验。 本文件代替JT/ T 305—2008《客车电动换气扇》,与JT/ T 305—2008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产品型号中分类代号的说明(见4. 1,2008 年版的4. 1); b) 更改了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内容(见5. 1. 1,2008 年版的5. 1. 3); c) 删除了换气扇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要求(见2008 年版的5. 1. 5); d) 更改了储存环境温度范围(见5. 1. 3,2008 年版的5. 1. 6); e) 增加了电机防护等级要求(见5. 1. 5); f) 更改了换气扇的工作电压范围(见5. 1. 6,2008 年版的5. 3); g) 增加了非金属材料的燃烧特性要求(见5. 2. 4); h) 更改了运行噪声限值(见5. 3,2008 年版的5. 5); i) 更改了绝缘耐压性能要求(见5. 6,2008 年版的5. 8); j) 更改了电磁骚扰特性要求(见5. 7,2008 年版的5. 9); k) 更改了耐久性要求(见5. 15,2008 年版的5. 17); l) 更改了换气扇电机-风扇的连接强度性能要求(见5. 17,2008 年版的5. 19); m) 更改了外壳防护等级试验要求(见6. 2,2008 年版的6. 6); n) 增加了低压电线束、插接器的接触电阻、电压降及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强度试验(见6. 3. 1); o) 增加了外观检验方法(见6. 3. 2); p) 增加了非金属材料阻燃特性性能试验(见6. 3. 4); q) 增加了淋雨试验(见6. 6); r) 更改了耐异常电压试验方法,其中增加了耐电源过压试验的电压及时间要求(见6. 9,2008 年版的6. 9); s) 更改了动平衡、耐久性、耐堵转力矩、换电扇电机—风扇连接强度、风扇变形试验的过程描述 (见6. 15 ~6. 19,2008 年版的6. 15 ~6. 19); t) 更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 2. 2,2008 年版的7. 1. 2); u) 更改了做型式检验产品的抽取范围(见7. 3. 3,2008 年版的7. 3. 3. 1); v) 删除了验收检验(见2008 年版的7. 2); w) 更改了产品标志要求(见8. 1. 1,2008 年版的8. 1. 1); x) 更改了储存要求(见8. 3,2008 年版的8. 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 TC 114/ SC 2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燕、于雅丽、孙扬、邱学锐、曹海涛、翟建鹏、蒋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7 年首次发布为JT/ T 305—1997,2008 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