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760.7—2024 进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 法 第7 部分:白色念珠菌 Droplet digital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s in cosmetics for import and export— Part 7: Candida albicans 2024-12-16 发布2025-06-01 实施 ICS 71.100.70 CCS Y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SN/T 5760 — 2024《进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 法》的第6 部分。 SN/T 5760 — 2024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 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第2 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3 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第4 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 ——第5 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第6 部分:沙门氏菌; ——第7 部分:白色念珠菌; ——第8 部分:破伤风梭菌; ——第9 部分:柠檬酸杆菌; ——第10 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新羿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莹、牛娜、赵芳、王艺凯、金晓蕾、黄一平、赖家豪、吕敬章、芮孝、 王胜利。
III 引 言 化妆品中病原菌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风险。SN/T 5760 — 2024《进出 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 法》采用微滴式数字PCR 法,对化妆品中10 种代表性 病原菌进行检测,旨在建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检测方法,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化妆品进 出口贸易。SN/T 5760 — 2024 由10 个部分组成: ——第1 部分:大肠埃希氏菌; ——第2 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3 部分:铜绿假单胞菌; ——第4 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 ——第5 部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第6 部分:沙门氏菌; ——第7 部分:白色念珠菌; ——第8 部分:破伤风梭菌; ——第9 部分:柠檬酸杆菌; ——第10 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进出口化妆品中病原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 法 第7 部分:白色念珠菌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进出口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的微滴式数字PCR 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口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的快速检测。 本文件所能达到的检出限(LOD50)为0.98 CFU/10 g(mL)~3.03 CFU/10 g(m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7403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SN/T 2206.8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 部分:白色念珠菌 SN/T 5075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制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A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dPCR:微滴式数字PCR( 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TS2 :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5 方法原理 针对白色念珠菌 rRNA 编码基因(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2(ITS2)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 将一定浓度的引物、探针与模板DNA 及反应预混液混合,配成PCR 反应体系。将该数字PCR 体系 分布到12 000 个~20 000 个微滴中,使大部分微滴中模板DNA 分子的数量为1 或0,然后进行PCR 扩增。ITS2 基因探针5’端标记FAM 荧光基团,3’端标记BHQ1。利用数字PCR 系统的检测通道, 可对每个微滴的荧光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含有模板DNA 的微滴出现荧光信号的增强,形成阳性微滴 2 簇。最终根据阳性微滴的有无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白色念珠菌。 6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6.1 恒温培养箱:30 ℃ ± 1 ℃。 6.2 冰箱:2 ℃ ~8 ℃、-20 ℃。 6.3 均质器或乳液分散机(转速1 000 r/min 以上)。 6.4 电子天平:感量0.1 g。 6.5 高速微量离心机(最大离心力不小于 10 000 g)。 6.6 涡旋振荡仪。 6.7 加热装置:95 ℃ ~100 ℃。 6.8 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6.9 无菌均质袋或均质杯。 6.10 生物安全柜。 6.11 ddPCR 扩增仪及相关配套设备。 6.12 移液器及配套吸头:100 μL~1 000 μL、20 μL ~200 μL、10 μL ~100 μL、0.5 μL ~10 μL。 6.13 离心管:2 mL、1.5 mL 和 0.2 mL。 6.14 阳性对照:白色念珠菌 ATCC 10231 或等效菌株或含目的片段的DNA。 7 材料与试剂 7.1 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 6682 规定的一级水。所有试剂均用无DNA 酶污染的容器分装。 7.2 DNA 提取液:见附录A 中A.1。 7.3 蛋白酶K(20 mg/mL)。 7.4 大豆酪蛋白卵磷脂吐温80(SCDLP)液体培养基:见附录A 中A.2。 7.5 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7.6 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 7.7 ddPCR 反应配套试剂。 7.8 白色念珠菌ITS2 编码基因特异性序列片段参见附录B,引物探针如下: Primer-F :5’-ACCGCTGGGTTTGGTG-3’ Primer-R :5’-AGACCTAAGCCATTGTCAAAGC-3’ Probe-P :5’-FAM-TGAGCAATACGACTTGGGTTTG-BHQ1-3’ 8 检验程序 进出口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ddPCR 检验程序见图1。 3 图1 进出口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检验程序 9 实验操作步骤 9.1 样品前处理 待测的样品应在室温下保存,不要温育、冷藏和冷冻样品。样品的制样处理参照SN/T 5075 的规 定执行。 9.2 增菌培养 准确取10 g 或10 mL(不应少于1 g 或1 mL)充分混匀的待测样品,加入到90 mL SCDLP 增菌液, 置于30 ℃ ±1 ℃培养箱培养20 h ~ 72 h。 9.3 DNA 提取 混匀增菌培养物,在其液面表层吸取1 mL,于10 000 g ~ 12 000 g 离心3 min,弃去上清液。必 要时,用生理盐水清洗沉淀1 次~2 次。用1 mL 生理盐水混悬沉淀,于10 000 g~12 000 g 离心3 min, 弃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 75 μL DNA 提取液和2 μL 蛋白酶K 漩涡混匀10 min,于100 ℃水浴 10 min,冰浴1 min 后,于10 000 g~12 000 g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作为 DNA 模板。若不能及时分析, DNA 模板可置于-20 ℃以下冷冻保存备用。 注:若采用商品化 DNA 提取试剂盒,按其操作说明制备 DNA 模板。 9.4 DNA 浓度和纯度测定 样品DNA 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60 nm 和280 nm 处的吸收值A260 和A280, 4 按照公式(1)计算DNA 的浓度。 ρ=A260×N×50 ……………………………(1) 式中: ρ —— DNA 浓度,单位为纳克每微升(ng /μL); A260—— 260 nm 处的吸光值; N —— 核酸稀释倍数。 A260/A280 在1.8 ~ 2.0 之间,DNA 浓度为0.01 ng/ μL~10 ng/ μL 时,适用 ddPCR 检测。 9.5 ddPCR 检测 9.5.1 对照和平行 检测过程中分别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以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DNA 或含目的片 段的DNA 作为阳性对照,以非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DNA 作为阴性对照,用等体积的一级水代替模板 DNA 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待检样品提取的DNA 溶液进行3 个平行ddPCR 检测。 9.5.2 反应体系 按照表1 配制ddPCR 反应体系1)。 表1 ddPCR 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储备液浓度终浓度 体积 μL 反应预混液4× 1× 7.5 Primer-F 10 μmol/L 0.6 μmol/L 1.8 Primer-R 10 μmol/L 0.6 μmol/L 1.8 Probe-P 10 μmol/L 0.3 μmol/L 0.9 DNA 模板— — 2.0 水— — 16.0 体系总体积— — 30.0 9.5.3 微滴生成 将配制好的ddPCR 反应混合液,加入微滴生成装置加样孔中,按仪器操作说明生成微滴。 9.5.4 ddPCR 扩增 将生成的微滴八连管加盖后,缓慢转移至PCR 仪上,按以下参数进行PCR 扩增:95 ℃ 30 s ; 94 ℃ 10 s,57 ℃ 30 s,40 个循环;12 ℃ 10 min。升降温速度设置为 ≤ 2 ℃ /s。 注:ddPCR 反应参数可根据基因扩增仪型号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 9.5.5 荧光信号读取 扩增反应结束后,将多孔板放入ddPCR 检测仪中对每个微滴进行荧光检测,采用FAM 通道读取 荧光信号。 1) 非商业性声明:本文件给出的反应体系是使用新羿设备完成的。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文件使用者,并不 表示对该 产品的认可。如果其他产品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可使用这些等效产品。 5 10 结果分析与表述 10.1 阈值的设定 根据空白对照的终点荧光值设定阈值限,阈值限应对空白和阳性扩增结果进行明确的区分。 10.2 质量控制 10.2.1 体系分隔产生的有效微滴的总数量满足所用ddPCR 仪器型号要求。 10.2.2 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无荧光信号检出。 10.2.3 阳性对照有荧光信号检出且阴性微滴簇与阳性微滴簇能够截然分开。 10.2.4 以上质控条件有一项不符合者,实验结果视为无效,查找原因后再次进行ddPCR 检测。 10.3 结果表述 10.3.1 待检样品所有微滴的荧光信号均低于阈值限,待测样品中不含有白色念珠菌,检测结果表述 为“每十克或毫升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10.3. 待检样品3 个平行样品中至少1 个平行样品有荧光信号高于阈值限的阳性微滴,且阴性微滴 簇与阳性微滴簇能够截然分开,该样品结果为白色念珠菌初筛阳性,对样品的增菌液进一步按SN/T 2206.8 中的操作步骤进行确认后报告结果。 11 生物安全和防污染措施 为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应由具备资格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所有培养物和废弃物应按照 GB 19489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应按照 GB/T 27403 中的规定执行。 6 附 录 A (规范性)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A.1 DNA 提取液 A.1.1 成分 Chelex-100 5.0 g 灭菌一级水 100 mL A.1.2 制法 将 Chelex-100 颗粒加入灭菌一级水中混匀,2℃ ~8℃保存。 A.2 大豆酪蛋白卵磷脂吐温80(SCDLP)液体培养基 A.2.1 成分 酪蛋白胨 17.0 g 大豆蛋白胨 3.0 g 氯化钠 5.0 g 磷酸氢二钾 2.5 g 葡萄糖 2.5 g 卵磷脂 1.0 g 吐温80 7.0 g 蒸馏水 1 000 mL A.2.2 制法 先将卵磷脂在少量蒸馏水中加温溶解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加热溶解,调 pH 值为 7.2~7.3, 分装,每瓶90 mL,121 ℃高压灭菌 20 min。注意振荡,使沉淀于底层的吐温80 充分混合,冷却至 25 ℃左右使用。 注: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也可用多胨代替。 A.3 生理盐水 A.3.1 成分 氯化钠 8.5 g 蒸馏水 1 000 mL A.3.2 制法 将氯化钠在蒸馏水中溶解,121 ℃高压灭菌15 min。 7 附 录 B (资料性) 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基因序列片段 白色念珠菌ITS2 编码基因序列(部分)及引物设计示意图(GenBank No.MN914087.1)见图 B.1。 CCGGAGGGCATGCCTGTTGAGCGTCGTTTCTCCCTCAAACCGCTGGGTTTGGTGTGAGCAATACGACTTG GGTTTGCTTGAAAGACGGTAGTGGTAAGGCGGGATCGCTTTGACAATGGCTTAGGTCTAACCAAAAACAT TGCTTGCGGCG 注: 阴影部分分别为上下游引物序列,方框部分为探针序列。 图 B.1 白色念珠菌ITS2 编码基因序列(部分)及引物设计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