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图书 > 道路桥梁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驾驶行为与安全设计 万海峰等著 2019年版  下载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驾驶行为与安全设计
作者:万海峰等著
出版时间:2019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多车道高速公路接入管理与分合流区交通安全现状为背景,探索交通事故衍生触发机理、安全设计方法及参数,围绕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加速车道、减速车道驾驶行为与安全设计参数控制等课题研究成果展开论述,并涵盖基于交通安全的多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方法与框架、互通立交间距与匝道端部设计、多车道条件下指路标志安全设计等内容。全书按照交通现状与事故机理分析、减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加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互通立交间距与匝道端部设计、指路标志安全设计等脉络进行,其中减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加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包括驾驶模拟试验、理论计算模型与参数标定等内容;互通立交间距与匝道端部设计包括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内涵与外延、安全设计理念、安全设计参数与分析模型等内容;多车道条件下指路标志安全设计包括指路标志偏转角度确定、信息选取、标志纵向设置方法等内容。本书内容对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相关院校师生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研究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多车道高速公路发展背景与科学问题
1.1.1 多车道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背景
1.1.2 现实需求背景
1.1.3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关键科学问题
1.2 范畴、目的与意义
1.2.1 范畴与定位
1.2.2 目的与目标
1.2.3 意义与应用价值
1.3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研究与应用状态
1.3.1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驾驶行为研究与应用
1.3.2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安全设计研究与应用
1.3.3 多车道高速公路减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及参数研究
1.3.4 多车道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及参数研究
1.3.5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指路标志设计的研究
1.4 内容与方法
1.5 小结

第2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安全现状与交通事故衍生机理分析
2.1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的涵义
2.2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安全现状调研
2.2.1 交通冲突临界区域建模与现场观测
2.2.2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事故现状调研
2.3 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事故预测模型
2.3.1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的典型形式
2.3.2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事故预测模型分析
2.4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事故衍生机理分析
2.4.1 分合流区交通安全影响要素与致因分析
2.4.2 考虑纵向驾驶行为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追尾事故模型
2.4.3 考虑横向驾驶行为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换道碰撞事故模型
2.5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交通安全问题解决思路探究
2.5.1 突出的科学问题
2.5.2 解决思路探究
2.6 小结

第3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减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
3.1 减速车道
3.1.1 减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参数与方法简评
3.1.2 减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存在的问题
3.2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安全设计方法框架与设计参数
3.2.1 分流区安全设计方法框架与技术手段
3.2.2 分流区安全设计的关键参数
3.3 分流区减速车道驾驶行为远场观测试验
3.3.1 远场观测实体工程及构想
3.3.2 试验路段选取
3.3.3 试验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
3.3.4 交通数据分析
3.3.5 分流区驾驶行为远场数据分析
3.4 分流区减速车道驾驶行为仿真模拟试验
3.4.1 场景设计与仿真参数设置
3.4.2 车辆行驶轨迹与横向偏移分析
3.4.3 速度分析
3.4.4 刹车与减速驾驶行为分析
3.5 分流区减速车道出口几何形式选择
3.6 减速车道安全设计方法基本假设与计算模型
3.6.1 减速车道长度设计基本假设
3.6.2 减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构建与推演
3.7 多车道高速公路减速车道计算模型参数标定
3.7.1 速度
3.7.2 减速度值
3.7.3 反应时间
3.7.4 停车视距
3.8 减速车道设计参数标定与计算模型输出
3.8.1 潜在减速车道长度探索
3.8.2 设计参数标定与计算模型修正
3.8.3 减速车道长度推荐取值
3.8.4 渐变段长度计算模型
3.9 小结

第4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驾驶行为与设计参数
4.1 加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问题的提出
4.1.1 加速车道安全设计研究与应用的变革历程
4.1.2 加速车道安全设计存在的问题
4.2 基于安全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合流区安全设计方法框架与技术手段
4.3 合流区加速车道驾驶行为远场观测试验
4.3.1 试验路段选取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3.3 合流区试验数据分析
4.4 合流区加速车道驾驶行为模拟试验
4.4.1 合流区驾驶行为特征
4.4.2 场景设计与虚拟参数设置
4.4.3 合流位置
4.4.4 行车轨迹
4.4.5 速度与加速度
4.5 合流区加速车道入口几何形式选择
4.6 加速车道安全设计的基础理论
4.6.1 间隙接受理论
4.6.2 概率型分析方法与可靠度设计理论
4.6.3 车辆物理运动学理论
4.7 加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参数与计算
4.7.1 合流区车辆的交通行为模型
4.7.2 加速车道长度安全设计的基本假设
4.7.3 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
4.7.4 加速车道长度计算模型修正与更新
4.8 多车道高速公路加速车道设计参数标定与模型数值输出
4.8.1 车辆加速度
4.8.2 调整系数
4.8.3 潜在加速车道长度
4.8.4 加速车道设计参数与设计值
4.8.5 多车道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模型演算与输出值
4.9 小结

第5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设计参数
5.1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内涵与外延
5.1.1 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的界定
5.1.2 互通立交匝道端部间距与通行能力及道路交通安全内在联系
5.2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合流区匝道端部间距安全设计核心理念
5.2.1 几何设计
5.2.2 匝道布置
5.2.3 驾驶操控与安全考虑
5.3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匝道端部间距安全设计方法与框架
5.3.1 多车道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安全设计方法与框架
5.3.2 多车道高速公路匝道端部间距安全设计方法与框架
5.4 多车道高速公路匝道端部间距安全设计参数
5.4.1 判断视距理论计算匝道端部间距
5.4.2 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反演匝道端部间距
5.4.3 VISSIM交通流仿真试验
5.4.4 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5.5 多车道高速公路匝道端部间距建议推荐值
5.5.1 互通立交间距技术标准与推荐值
5.5.2 匝道组合形式与端部间距推荐值
5.6 互通立交间距与分析模型
5.6.1 互通立交最小净距的界定
5.6.2 互通立交间距与交通事故的统计关系
5.6.3 最小净距的计算模型构建
5.6.4 计算模型参数标定
5.6.5 模型演算与计算数值输出
5.7 小结

第6章 多车道高速公路分流区指路标志安全设计
6.1 多车道条件下指路标志偏转角度的确定
6.1.1 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6.1.2 门架式指路标志偏转俯角的确定
6.1.3 多车道条件下直线路段路侧式指路标志横向偏转角的确定
6.1.4 多车道条件下曲线路段路侧式指路标志横向偏转角的确定
6.1.5 结论
6.2 指路标志信息选取方法研究
6.2.1 信息布置方法总述
6.2.2 信息效用的衰减规律
6.2.3 信息有效半径的计算
6.2.4 目的地信息的分层与排序
6.2.5 信息层次的选择
6.3 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区域标志纵向设置方法研究
6.3.1 标志视认模型与AGS纵向设置控制参数
6.3.2 基于微观驾驶行为的标志前置距离的确定
6.3.3 前置指路标志重复方式之重复次数的确定
6.3.4 前置指路标志重复方式之重复间距的确定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