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17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17例》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库工程、水电站工程、生态与环境工程等设计关键技术,每部分内容精选出多个工程实例,对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做深入研究,成果满足了工程建设要求,并总结了设计建设经验。该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使用和借鉴价值。全书共18章,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设计和施工问题给出了方案分析和解决方法,其中包含倒虹吸和渡槽工程及其施工技术,水库工程的高边坡、建基面、底孔、坝体深层稳定、优化调度、除险加固、河床冲刷、防渗墙、平原水库堤防技术,水电站的防雾化、水利机械、二拖-水轮发电机组技术,河道险工加固、生态屏障修复技术等。《水利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17例》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序 第1章 综述 1.1 跨流域调水工程 1.2 水库工程 1.3 水电站工程 1.4 生态与环境 第2章 大孔口倒虹吸薄壁结构混凝土防裂缝综合技术 2.1 概述 2.2 倒虹吸工程防裂缝技术 2.3 结构防裂缝措施 2.4 施工仿真计算 2.5 严格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质量 2.6 工程检测及评价 2.7 结语 第3章 特大型渡槽工程三向预应力结构设计与计算 3.1 概述 3.2 槽身单向预应力修改为三向预应力 3.3 槽身单向预应力结构计算 3.4 槽身三向预应力结构计算 3.5 槽身结构有限元分析复核 3.6 槽身结构优化前后的工程量和投资比较 3.7 结语 第4章 跨流域调水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4.1 概述 4.2 跨流域调水工程施工场地优化布置 4.3 跨流域调水工程施工进度优化 4.4 跨流域调水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4.5 网络环境下跨流域调水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与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 4.6 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应用 4.7 结语 第5章 重力坝高岸坡坝段的稳定计算分析 5.1 概述 5.2 重力坝岸坡坝段三维稳定分析原理 5.3 重力坝岸坡坝段三维稳定分析 5.4 计算实例分析 5.5 重力坝岸坡段三维荷载计算 5.6 结语 第6章 大型水库重力坝利用定量参数确定最优建基面的研究 6.1 概述 6.2 坝基建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 6.3 坝基弱风化岩体经固结灌浆试验后对可利用程度分析 6.4 对坝基建基岩面开挖控制的岩体表层n项参数的建议 6.5 结语 第7章 大型水库重力坝底孔三维有限元应力计算与分析 7.1 概述 7.2 桃林口水库底孑L概况 7.3 技术原理 7.4 主要参数 7.5 计算模型 7.6 计算工况与荷载 7.7 计算结果分析 7.8 结语 第8章 水库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及处理措施 8.1 概述 8.2 工程概况 8.3 工程地质条件 8.4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8.5 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8.6 结语 第9章 大型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9.1 概述 9.2 数学模型的建立 9.3 优化调度结果 9.4 结语 第10章 大中型病险水库土石坝加固措施研究 10.1 概述 10.2 大型现场碾压试验 10.3 洋河水库大坝加固断面优化分析 10.4 非常溢洪道引冲式自溃坝冲刷模拟计算 10.5 水库优化调度管理研究 第11章 大型水库溢洪道下游河床冲刷数模分析 11.1 概述 11.2 二维数学模型分析研究 11.3 结语 第12章 大型病险水库土坝混凝土防渗墙塌坑机理与处理 12.1 概述 12.2 塌坑机理分析 12.3 槽孔壁砂层塌落解析 12.4 塌坑过程的非连续介质数值模拟 12.5 塌坑过程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 12.6 多塌坑相继发生的连续介质数值模拟 12.7 塌坑预防措施 12.8 塌坑处理技术 12.9 结语 第13章 平原大型调蓄水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13.1 概述 13.2 高含水量土料筑堤技术 13.3 改性粉细砂筑堤技术 13.4 调蓄池围堤护坡工程技术 13.5 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与护坡型式确定 13.6 平原引调水调蓄工程防渗技术 第14章 水电站采用110kV GIS全封闭组合电器防雾化设计 14.1 概述 14.2 应用实例 14.3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14.4 主要技术特点 14.5 结语 第15章 水力机械新技术在水电站的应用 15.1 概述 15.2 主要参数 15.3 新技术内容 15.4 技术原理 第16章 二拖一水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 16.1 概述 16.2 新技术内容 16.3 技术原理 16.4 结语 第17章 海河流域河道险工加固治理技术应用 17.1 概述 17.2 河道险工治理技术 17.3 河道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18章 环京津生态屏障修复技术 18.1 概述 18.2 主研区自然概况与水资源供需现状 18.3 主研区水环境变迁与水利建设关系的分析 18.4 环京津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作用评价 18.5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投资效果模糊评价与投资结构优化计算 18.6 环京津上游生态环境修复战略 18.7 结语 编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