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图书 > 经济金融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  下载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除导言部分外,共分为七章。导言部分主要是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视角与总体思路、研究基础与资料、研究方法与框架、研究内容和创新点进行概括性的阐述。第一章为理论与文献述评。主要是围绕论题对已有的相关学术成果分三个层次进行了梳理,旨在给出本书的研究视角和着力点。第二章提出了基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的工业化理论模型。首先,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视角对西方工业化国家历史进行了考察,遍过史实印证了二者互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贯穿于其整个工业化进程。其次,阐述了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工业化进程中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变量,旨在说明这是二者互动必备的基础条件。再次,根据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有着充分的、科学的理论依据。最后,分析并描述了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相互决定且共同作用于工业化的机理与路径。指出制度变迁往往不能排除技术进步的作用,而技术进步的形成和扩散则进一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变迁,于是二者在互动q-动态地演进和发展,螺旋交互上升并形成S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阐述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先是从制度变迁层面考察中国近代工业化,并围绕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这一主题,对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主要经济制度变迁进行了梳理和简评。然后从技术进步层面考察了中国近代官办工业和民办工业的技术进步状况,阐明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进而中国近代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始终与技术引进、技术进步相伴而生,技术进步也由此行进在“引进一改进一自制”的道路上,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以上两章是平行的,意在为下一步论述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做好铺垫。第五章阐述了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该邵分从二者互动的内在机理出发,具体论述了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如何互动的,经过了怎样的互动过程,进而这种互动又导致近代中国工业化现了什么样的发展与不发展。为了能够清晰地刻画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真实水平和状貌,在本章的最后,还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史实表明,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与不发展的二元状态是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二者互动较为充分的时候,往往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较快的时期;而当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机制受到破坏的时候,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发展。第六章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进彳亍了深度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影响互动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包括传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很不充分的资本积累、剧烈的社会动荡、有失偏颇的政府行为和发育很不充分的市场。其二,互动的特征分析。通过提炼归纳,提出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存在下列特征:互动主体非完全自主性;互动行为滞后性;互动启动被动性;互动传导机制非健全性。其三,互动的本源分析。本书认为,总需求是影响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重要外部冲击源,需求一商业革命一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机制,近代中国总需求增长缓慢和未完成的商业革命与未完成的工业化互为表里。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工业化问题研究述评
 一、工业化理论研究述评
 二、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三、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文献述评
第二章 基于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视角的工业化理论模型
 一、西方工业化国家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历史考察
 二、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变量
 三、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理论依据
 四、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相互决定且共同作用于工业化的机理与路径
第三章 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
 一、晚清时期的制度变迁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制度变迁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制度变迁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技术进步
 二、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技术进步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技术进步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互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一、互动与洋务运动时期工业化(1860~1895年)
 二、互动与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时期工业化(1895—1927年)
 三、互动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工业化(1927—1937年)
 四、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若干问题剖析
 一、影响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因素分析
 二、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特征分析
 三、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的本源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总结
 二、当代中国新型工业化思考
参考文献
后 记



相关资料